1 / 7
文档名称:

论文:行动研究中的反思与教育行动的调整.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行动研究中的反思与教育行动的调整.doc

上传人:88jmni97 2018/8/7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行动研究中的反思与教育行动的调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吴剀
“教育行动与反思修正持续地互动”是行动研究的特征和基本要求。
这里说的反思,就是研究者对自己(或他人)实施过的行动进行深入的思考,以达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修正计划、改善行动的目的。
对反思的基本要求是:以研究的问题为基点,以研究的方案为参照,以教师的行动为对象,以行动的改善为归宿。(见郑金洲等著《行动研究指导》第118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我们良好****惯培养的课题已经到了研究的中期,当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和教育行动的调整:
——对培养目标的反思和调整;
——对教育行动的反思和调整;
——对阶段成果的反思和调整。
一、对培养目标的反思和调整
在我们的研究方案中,都提出了良好****惯培养的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实践,
我们要反思自己提出的培养目标:目标科学吗?明确而具体吗?可以检测吗?
科学性是教育科研的根本要求****惯培养目标的科学性,一要“正确”,培养的是某方面的行为****惯,不是某方面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二要“合理”,是经过学生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过高或过低,要求过多或过少,要求没有不同年龄的不同层次,要求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都是不合理的。<br****惯是看得见的行为方式,是明确而具体的,是学生可以“做”出来的。比较简单的****惯,可能是一个行为动作;多数的****惯,可能是一组连串的行为动作。作为研究者,都要把它明确而具体化。如果培养目标是个抽象的概念、概括的要求,学生就不知道该怎样做,教师将不知道该怎样培养,教育效果也无法检测。
培养目标可以检测是教育科研的必然需要。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研究,要用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发生在学生身心上的积极变化)来检验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有效,以便从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惯的检测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评定、作品分析等方法进行,其中的“情境观察”是最客观最科学的方法。
当我们反思以上内容时,就会发现我们在培养目标上的问题。我们就要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培养目标做出必要的调整。
培养目标不正确不合理的,要进行调整。例如要求过高的,要降下来;要求过多的,要减下来;要求“一刀切”的,要分出层次来,并注重个体差异……
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的,要赶快把它明确而具体化,要为计划培养的每一个****惯提出“可操作的定义”。乌申斯基在《论****惯培养》中说过:“如果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牢固地培养某种****惯或某些新的熟巧,那么我们也就是希望使他们能形成某种行为方式。我们应当对这种行为方式经过周密的思考,并把它用简单明了而又尽可能扼要的规则表达出来,然后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去执行这些规则。”(见《乌申斯基教育文选》第171页,郑文樾编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7月第1版)
明确而具体的****惯培养目标,都是可以检测的。研究者现在就要具体设计你培养的****惯的检测方法。要把研究方案提出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典型分析”具体化,把****惯的检测落到实处。如怎样设计“情境观察”,怎样进行****惯评定”,怎样操作“作品分析”等。
二、对教育行动的反思和调整
在对培养目标反思和调整的基础上,研究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教育行动的反思和调整。因为教育行动是一项课题研究中解决问题的有针对性的试验措施,这些措施是否科学,是否有创新,是否有效果,决定着这项课题研究的成败得失。
(一)反思和调整教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