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图技术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30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图技术设计.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8/8 文件大小:2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图技术设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级建筑师------作图(技术设计)
三、建筑构造的设计要求
对于"建筑剖面"部分的考题来说,建筑构造的问题并不是考查的重点。关于建筑构造原理和做法,我们将在"建筑配件与构造"部分作重点的介绍,这里,只着重介绍与建筑剖面有关的建筑构造内容。
 
(一)门窗构造

门窗的开启方式主要有平开式、推拉式、立转式、上悬式(上翻式)等。

门窗的洞口尺寸应符合模数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多采用3M或1M的模数基数。

门窗形式主要有夹板门、框樘门等,窗则主要是框樘的形式。

对于最常见的平开方式的门窗来说,其每扇的高、宽尺寸都有一定的限制要求。
门的高度限值是2100mm,超过限值时应加设亮子;门的宽度限值是1000mm, 超过限值时应增加扇数。
窗高度限值是1200mm,超过限值时应加设亮子或者设置双排窗;窗的宽度限值是600mm,超过限值时应增加扇数。
对于推拉式等周边约束较多的门窗来说,由于自身刚度的增加,可以适当增加每扇门窗高度及宽度的尺寸限值。

一般房间的窗台高度常取900mm左右,托幼建筑的活动室窗台高度可以考虑取 600mm左右,高窗的窗台高度则应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要求确定,一般为1500 2000mm。
 
(二)建筑防潮构造
一般说来,建筑防潮构造所要防的潮主要指的是地潮,也就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透水土层中的毛细水。土层中的这种毛细水会沿着所有与土壤接触的建筑物的部位(基础、墙身、室内地坪、地下室等)进入建筑物,使墙体结构受到不利的影响,使墙面和地面的装修受到破坏,使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变得非常潮湿,无法满足人们对室内舒适、卫生、健康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防潮设计。
建筑防潮常用的材料与建筑防水的材料是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由于土壤中的毛细水是相对地下水、屋面雨水等而言,其施加在建筑各部位的作用程度要小一些,一般防水材料基本上都具有防潮的功能。具体而言,建筑防潮的材料可以分为柔性材料和刚性料两大类,柔性材料主要有沥青涂料、油毡卷材以及各类新型防水卷材,刚性材料主要有防水砂浆、配筋密实混凝土等。

地坪的构造组成一般都是在穷实的地基土上做垫层(常见垫层做法有: 100mm厚的3:7灰土,,或100mm厚的碎砖三合土等) ,垫层上做不小于50m m厚的C10混凝土结构层,有时也称混凝土垫层,最后再做各种不同材料的地面面层。这类常见的地坪做法中的混凝土结构层,同时也是良好的地坪防潮层。混凝土结构层之下的卵石层也有切断毛细水的通路的作用。
 

墙身的防潮包括水平防潮和垂直防潮两种情况的防潮处理。
(1)墙身水平防潮
墙身水平防潮是对建筑物所有的内、外结构墙体(即所有设置基础的墙体)在墙身一定的高度位置设置的水平方向的防潮层,以隔绝地下潮气对墙身的不利影响。
(2)墙身垂直防潮
当建筑物内墙两侧的室内地坪存在高差,或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时,不仅要求按地坪高差的不同在墙身设两道水平防潮层,而且为了避免高地坪房间(或室外地坪)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还必须对有高差部分的墙体表面采取垂直防潮措施。其具体做法是,在高地坪房间(或室外地坪)填土前,于两道墙身水平防潮层之间的垂直墙面上,先用20mm厚水泥砂浆做找平层,再涂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或采用防水砂浆抹灰的防 ,而在低地坪房间一边的垂直墙面上,则在做墙面装修时以采用水泥砂浆打底的做法为宜。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标高,又无形成上层滞水可能时,地下水不会直接侵入室内,地下室的侧墙和地坪仅受到土壤中潮气(如毛细水和地表水下渗而造成的无压水)的影响,这时地下室需要做防潮处理。
地下室的防潮处理包括地下室地坪的防潮、地下室侧墙的墙身水平防潮(地下室地坪处)和墙身垂直防潮(从地下室地坪处一直向上做至室外散水处) ,在首层房间地板结构层处的墙体中还应再设置一道墙身水平防潮层。
 
 (三)楼梯及阳台等处的栏杆扶手构造
在建筑物中,为了避免人员在行走或者活动时跌落,在楼梯段、休息平台、阳台等处应设置栏杆扶手。栏杆扶手的形式除了要考虑坚固、安全、美观的要求外,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高度。
(1)在楼梯段上,栏杆扶手的高度(从踏步前沿至扶手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低于900mm。
(2)在楼梯休息平台上,超过24m长的水平栏杆处,其扶手的顶面高度不应低于1050mm。
(3)阳台的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0mm。
(4)对住宅、托幼建筑等有幼儿活动的建筑中的栏杆扶手,其栏杆的净距离不应大于ll0mm,且栏杆不应采用易于攀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