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8/8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
《罗生门》
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1950年摄制
导演:黑泽明
原作:芥川龙之介
编剧:黑泽明桥本忍
摄影:宫川一夫
作曲:早坂文雄
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
京町子(饰真砂)
森雅之(饰金泽武弘)
志村乔(饰樵夫)
获奖情况: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简介]
黑泽明在国际电影界的崛起,是由于他的代表作(罗生门),这部影片连获两项大奖,使得他在国际影坛上声誉鹊起。事实上,远在(罗生门》之前,黑泽明在国内便已是一些知名的导演,他的成名绝非侥幸所致。
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出生于东京的一个教师家庭。在当时社会对艺术完全漠视的风气下,黑泽明所在的黑田小学的导师立川先
生却是一个倡导美育的先觉者,对班上学生施行天才教育。这种启蒙教育在黑泽明脑海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绘画、映像方面敏锐、精确的素养亦由此而来。从京华中学毕业后,黑泽明进入一所美术研****班——同舟社。除绘画之外,他在文学方面亦有着精湛的造诣。所有这些,都为他日后在电影上的突出成就奠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黑泽明考入PCL(东宝公司前身),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在做副导演阶段,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如《航空兵的凯歌》、《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等。这些剧本使得黑泽明以剧作家的身份闻名于日本,,但其中大部分却很遗憾的未被拍摄。1943年,在黑泽明从影七年之后,他终于发表了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一时间在电影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黑泽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电影创作态度严谨到一丝不苟的程度,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理念使得他的电影绝大多数不仅在日本电影史上,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均堪称不朽的经典作品。例如,1948年摄制的《泥醉天使》,1950年摄制的《罗生门》,1951年摄制的《白痴》,1954年摄制的《七武士》,1957年摄制的《蜘蛛巢城》,1962年摄制的《椿三十郎》,1965年摄制的《红胡须》,以及1985年摄制的《乱》等影片。
黑泽明在日本电影史上的地位,正如同英格玛·伯格曼之于瑞典,阿巴斯之于伊朗,萨泰耶特·雷之于印度一样。在日本电影界,黑泽明的风格近乎家喻户晓。他不仅以其强烈之风一改日本电影的柔弱寒酸,更是将日本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他在日本影坛的不朽地位至今仍无人可企及。
1998年,这位世界级导演巨匠病逝于日本,享年88岁。
分析读解
一、主题、情节、人物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原作〈竹丛中〉,讲述的是发生在平安时代的一个案件。那是一个因贵族政治而形成的纪纲废驰、文化颓废的时代,政治的弊害、道德的沦丧使得整个国家失去秩序和安宁,充满着***的气息。因此有人认为,黑泽明将这部基色愁黯的小说拍成电影,旨在暗喻战后日本道德的败坏、腐化。更有人从原著精神看到对人性、对客观世界的质疑,因而便将这种精神强加于电影(罗生门)上,认为黑泽明在这部影片中宣扬的是不可知论的哲学。的确,《罗生门》一片在很多地方都给人混乱、迷惑、愁黯、阴郁的感觉,但这并非是影片的全部,因而也就不能够被确定为影片的主旨。
遍观黑泽明的电影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位杰出导演与众不
同的兴趣点。相对于那些以自然为主题,偏重于全景展现的导演来说,黑泽明则是一个极其注重观念的人,喜欢由观念出发进行构思。正如岩崎昶在其著作《日本电影史》中所写,黑泽明的电影有时表现的仅仅就是善,或是恶,或是幸福、不幸、爱的美德等观念,而对于人的存在问题或是存在的意义以及形式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是要把人放在试验管中,给予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刺激,以测定他的反应。这种对人物的研究就是他的作品。
那么,《罗生门》的场景设置,无疑正是这样的一个“试验管”。
影片的背景是完全虚化的、纯寓言式的,并不具体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场景的设置也极简单,除了河滩、公堂、山林之外,就是一个任何时代、任何地点都可能有的古城门遗址——罗生门。在这样概念化的背景下,对人本身的***无疑就可以被推到最前景。
原小说《竹丛中》是以七段供词结构全篇的,其中蕴含的是
芥川龙之介单一的观点: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根本无所谓真理。然而对于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对人的存在始终持肯定态度的黑泽明来说,这种观点同他的主张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在采用原作情节的同时,黑泽明亦对其进行了必要的增补。
在(罗生门)中,情节结构采用套层形式,在中心事件(武士被杀)之外,又添置了一个框架故事:行脚僧、樵夫与下人在罗生门下的行动。这样,中心事件由框架故事引出,在追述中完成,框架故事除了起到结构、串联的作用之外,更在情绪和气氛上起到了配合影片情节发展的作用。而结尾处婴儿这一事件的牵人,则毫无疑问地成了导演意图的直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