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催眠治疗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郝树伟
hsw1993@
催眠离我们很遥远?
催眠无处不在
人的一生都处在催眠状态当中
生活中常见的类催眠现象
白日梦
音乐会、演唱会、电影
名牌效应
爱情——"情人眼里出西施"
奇妙的催眠现象
“人桥”试验
无痛拔牙
血糖升高
醉酒效应
心理烫伤
“后催眠暗示”的作用
5947
据报道最长的效应期是一年
前世今生
催眠术的前世今生
远古时期——“神托”,扶乩、跳大神、“叫魂"
Franz Anton Mesmer(1734-1815)——麦斯麦术,以治疗为目的的催眠术的开端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关于行星给予人体的影响》——“动物磁气说”
James Braid(1795-1860)——英国外科医生现代催眠术的创始人,尝试对催眠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第一人
认为催眠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类睡眠状态,而非磁的原因,是视神经疲劳后引起的
1842年创造了英文单词hypnotism(催眠术)
1850年,催眠麻醉术
弗洛伊德与催眠术的爱恨情仇
克拉克∙赫尔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
1933年出版了《催眠术与暗示:实验研究》,催眠术进入实验研究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催眠术的发展
激发了一个学生的兴趣,米尔顿∙艾瑞克森
米尔顿∙艾瑞克森
20世纪最著名的的催眠学家,极大地推动了催眠术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
催眠在医学、心理学领域应用越来越普及
何为催眠?
“Hypnosis”来源于希腊文“Hypnos”,即睡眠
催眠(Hypnosis)是指以催眠术诱起的使人的意识处于恍惚状态的意识范围变窄。(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
催眠是指通过连续、反复的感知觉刺激,引导当事人进入一种注意力高度其中的、知觉范围窄化的特殊意识状态的过程。
恍惚状态
恍惚状态:英国学者迈克尔•赫普认为是一种精神放松、沉浸于内部体验(如想象、记忆和感觉)且与外界正在进行的事件相分离的状态。
单一意念状态
恍惚状态并非只出现于催眠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如白日梦。
时间扭曲,身体变形等。
催眠状态
浅度催眠状态
读心术、想象中的金属物摆动、肌肉运动的自由控制
中度催眠状态
幻觉和错觉的出现、痛觉的消失、感觉过敏、肌肉僵直、自动书写
深度催眠状态
记忆的变化、人格转换、年龄变换
后催眠暗示
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心理方面:睡眠状态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基本不存在意识活动。(梦是睡眠状态下的一种无意想象活动);催眠状态是一种单一意念状态,催眠师的暗示会影响受试者的行为。受试者有意识,但不能自主地思考与判断,只能被动地接受暗示
生理方面:睡眠状态下膝跳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催眠状态下正常。两种状态下脑电活动不同。催眠状态下为α波,睡眠状态下以θ波、δ波为主,根据睡眠时相不同而变化
催眠术
催眠术(Hypnotism),曾被称为麦斯麦术(Mesmerism):是一种把人导入恍惚状态的技术
催眠师(Hypnotist,Mesmerist)
人人都能被催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