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雨巷》教案.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雨巷》教案.doc

上传人:yunde113 2015/8/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雨巷》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雨巷》




指导老师: 杨荣树
二级学院:文新学院
班级:2009 级 1 班
姓名:陈若西
学号:20090141095
课题:《雨巷》
年级和班级:高一(1)班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感知诗歌
意象及其象征意义;通过对本诗的学****增强学生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交流与讨论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诵品鉴,从作品进入作者精神世界,体会
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
统诗歌中的意象情结。
2. 难点:理解“姑娘”这一意象,品读其象征意味,解读作者思想情感。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戴望舒的《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番美。
整体感知(7分钟)(诵读法)
1. 集体朗读,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请同学一起带感情的朗读诗歌。
②读完全诗,同学们的感情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怨的)
③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低沉、幽怨)
2. 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诵,把握诗歌节奏和低沉的感情基调。
3.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1)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
语表现诗人孤寂、迷惘的心情。
(2)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表
现“姑娘”像“我”一样迷惘、彷徨。
(3)在描写“雨巷”时,用了“悠长”“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
凄清的“雨巷”图。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6分钟)
1. 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人,中国象征主
义诗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雨巷》最
初发表在1928年的《小说月报》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叶
圣陶称《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
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2. 写作背景:《雨巷》产生于1927年的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
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戴
望舒因曾参加进步运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
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痛苦。
3. 《雨巷》创作时诗人的经历:
(1)时代的忧郁(蒋介石发动“4·12”***政变后,作者因革命理想幻
灭而迷茫、痛苦)
(2)性格的忧郁(曾患天花,脸上留有疤痕,常被人取笑,性格敏感沉郁)
(3)爱情的忧郁(匿居松江期间,爱上一个姑娘,因自卑而爱情失败)
内容理解,把握意象和象征意义(21分钟)(交流与讨论法)
1. 快速浏览全诗,找出本诗写了哪些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