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武钢6号高炉布料实践.doc

格式:doc   大小:76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武钢6号高炉布料实践.doc

上传人:yixingmaob 2018/8/9 文件大小:7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武钢6号高炉布料实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武钢6号高炉布料实践
摘要通过面料方程计算及开炉顶检修方孔观察,调整炉喉截面积矿焦比的分布,,形成了适合武钢原燃料条件的布料模式,保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关键词高炉布料料面矿焦比软熔带
 
1概况
武钢6号高炉有效容积3200m3,采用了并罐斗钟炉顶、全冷却壁(其中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三段铜冷却壁)、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吉矿分级入炉等新技术。%~%,M40为78%~80%,M10为7%~8%,热强度为56%~65%。高炉于2004年7月16日开炉,2004年底,由于原煤立紧张,焦炭缺口大,每天翻18车外购焦,占焦总量的20%一30%,其质量更难以保证。矿石综合品位60%左右,用料结构为70%烧结矿+20%球团矿+10%块矿。原燃料中A1203高,炉渣中Al2O3高达17%以上。%~%,<10mm的烧结矿占28%~35%,~,因此,6号高炉引进烧结矿分级入炉技术,将<13 mm的小烧结矿分步布人炉内,以降低烧结矿粉末对炉况的影响,同时改善煤气利用率。通过在炉顶布料上的大胆探索,不断优化布料制度,克服了原燃料供应紧张、质量下降的影响,高炉长期保持稳定顺行、稳产、高产的态势,,,综合能耗逐步下降至501kg/t(见表1)。笔者对6号高炉炉顶布料的实践加以分析总结,找出不同的原燃料条件下的布料规律。
 
2 6号高炉炉顶布料的特点
6号高炉炉型为矮胖型,,32个风口,。由于6号高炉的原料质量一般,理化性能较差,长期以来风量偏少,风速在215~225 m/s,鼓风动能在80~110 kJ/s。
6号高炉采用重量法多环定角位布料结合角度调整,通过调节每一角位的环数来调整矿焦比的烧布,同时采用了烧结矿分级入炉技术,将小粒级的烧结矿分布于边缘环带。2004年年底,6号高炉原燃料质量恶化,风量逐步萎缩,下料变差,时常出现快慢料、滑料、崩料现象,局部出现管道行程。同时6号高炉采用薄炉衬、铜冷却壁以及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冷却强度大,℃以下。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炉身将出现粘结甚至结厚。
经过认真的分析,决定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优化布料矩阵,找出适合6号高炉原燃料的布料模式。通过开炉顶检修方孔观察发现,最外圈有一约20 cm宽焦炭环带,中心有突起的焦堆,这与我们设想的边缘平台+漏斗+中心焦堆的料面形状完全不一样。通过布料方程计算,并结合武钢的原燃料的特点,发现同角位焦炭比矿石大一个角位。
针对6号高炉原燃料质量一般尤其焦炭质量较差,下部进风面积偏大,鼓风动能偏低的特点,我们腚采用中心开放型的布料矩阵,达到开放中心,保证炉况稳定顺行,进一步强化冶炼的目的。而传统的发展两股煤气流的布料模式,只能维持生产或适肝特殊炉况,不能满足高炉的长期稳定顺行的要求。通过调整各个环带的矿焦比的分布,炉况产生根本性的好转,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大胆探索,找出了适应武钢各种原燃料条件的炉顶布料矩阵,既能满足高炉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