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财经活页
2005年第24期(总第48期)
辽宁省财政学会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2005年12月25日
本期主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政府授权,以国有资产出资入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的专门预算。近年来,全国各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一种监督、管理、运作的重要手段日益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随着公共财政框架构建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作用日益突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的,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形态与世界各国不同,国有资本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因此,要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完善我国的复式预算制度,达到管理和规范国有资本经营的目的,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研究政府复式预算方案,1991年通过的《国家预算管理条例》规定,国家预算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1994年3月我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
《预算法》第26条规定:“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1995年11月国务院《预算法实施条例》第20条进一步规定,“各级政府预算按复式预算的形式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这两条规定确立了我国由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构成的三式预算模式,对于改变以往实行的单式预算、区分政府以社会经济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取得收入和支出的不同性质,具有重大意义,是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第一步。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且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指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对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和国家主权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直接调控国有资产的配置和运行,不仅能优化国有资产的规模、结构和运行状态,而且能够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正确引导社会资本的流向,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与竞争力。同时,党的十六大报告还强调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即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十六大“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分别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和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等的监管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将其拥有或支配的货币资金用于资本性投入的收支计划,是政府复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公共财政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一起,构成了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于发挥预算的分配、调节和监督职能,维护国家作为国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