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工匠精神及其培养
摘要:工匠精神是中国产业发展特别是成为制造业强国的亟须,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职业教育自身而言,我们的学校、教师、教学方法在当前阶段尚不足以培养和塑造与产业强国特别是制造业强国需要相适应的“工匠精神”。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认真研究什么是工匠精神以及在中国环境下如何培养工匠精神等问题。
中国论文网/9/view-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培养;质量追求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中国产业发展特别是成为制造业强国的亟须,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产业发展大而不强,重要原因在于缺少工匠精神的支撑与注入,而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缺失恰恰在于工匠精神的不足与无奈。
工匠精神的属性与特点
工匠精神实际上是劳动者在长期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进程中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逐渐形成的对产品质量进行不懈追求的风尚。第一,工匠精神必须是凝聚和物化到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精神。精神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体现到人的身上,在人的思想和行动中体现出来。第二,工匠精神一定是劳动者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做工”时应具备的境界或注入的一种精神。工匠精神不能脱离具体行业的职业工种和岗位而存在,它是和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相联系的,是为产业发展服务的一种精神,具有产业性和职业性。第三,工匠精神具有质量性,它是一种“质量追求”,特指劳动者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追求,不是对产品或服务的其他方面,如产量、销量乃至成本、利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追求。第四,工匠精神具有精益性、完美性。它源自于竞争但又超出竞争的需要,竞争的压力最初促进了劳动者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追求,但工匠精神一经形成又超出了纯粹为了竞争制胜的狭隘境界。第五,工匠精神体现在每个劳动者个人的职业活动中,但它作为一种精神,应该被视为一种社会现象。由此可见,社会性、长期性、渐进性都是工匠精神的特点。
工匠精神的内容与构成
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其包括哪些内容?虽然有各种说法和表述,但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个清楚而全面的表达。所谓工匠精神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对产品质量与性能的更高追求。工匠精神作为劳动者的一种追求,无疑首先表现为其对产品质量与性能的追求。因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是劳动者劳动成果最直接、最具体的载体。虽然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固然是工匠精神最核心、最直接的内容,但绝不是工匠精神的全部内涵。最初,工匠精神更多地体现在对产品质量与性能的追求上,但无论是从最初的意义上还是随着工匠精神的发展,工匠精神都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产品质量与性能的狭隘范畴。
二是满足消费者或使用者需求的更高追求。随着对产品质量与性能追求的扩张,结果必然是工匠们越来越多地看重其产品的质量与性能给消费者或使用者带来的功效,看重消费者或使用者在对其产品消费或使用过程中因其产品的质量与性能的优劣而引发的感受。所以,消费者的感受和认同以及争取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与追捧,也是工匠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是为追求更高质量和性能的精益求精之精神。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及其服务效果的追求是工匠精神永恒的主题,但对产品质量、性能及其服务效果追逐的步伐则是不断走向更高、更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精细、反复、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