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乔森 51070803030 资环院城区系人文地理学
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布局,一般多采用土地利用分区和用地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我国幅员辽阔,规划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结构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也具有区域差异性,即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土地资源优势,密切结合区域特点,提供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开发土地,必须以区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土地利用分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利用分区就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规划区内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为土地利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土地利用分区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客观发展的规律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
二、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
、科学、导向性地开发利用土地,即在查清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归纳共性,区别差异,科学地综合研究,揭示区域性差异的客观规律。
,阐明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资源优势,土地利用属性、结构、现状、特点、经验及问题,土地开发利用方向、潜力、途径和措施。
,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以指导全国及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宏观决策,同时为制定全国综合自然区划、土地资源区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大农业生产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衡发展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
分区原则是划区的基本准绳,也是在分区过程中处理矛盾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在分区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保护耕地体现的是以公益性目标为主的社会效益。土地用途分区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调控手段,应以公益目标为主,突出对耕地资源,尤其是对优质耕地资源的保护,从而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纠正土地利用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促进土地的持续利用。为体现这一原则,在划区过程中,把质量最好的高效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予以特别保护。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大事。保护生态环境是土地合理利用,体现公众利益的一个重要方略。发达国家近年来编制土地规划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强调生态建设。用途分区作为土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体现保护生态的思想。我国在土地利用中,目前仍存在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污染、土地盐碱化、草场退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引发出的沙尘暴天气、
旱灾、洪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损坏了公众的身体健康,给人类带来了长期的难以消除的危害。为避免这些灾害的蔓延,创造优美、舒适、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目标,在划区过程中,一定要在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如林业用地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