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土地利用数据库常见问题.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地利用数据库常见问题.doc

上传人:beny00011 2015/8/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地利用数据库常见问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建库流程
2007-10-02 11:17
〈一〉数据准备任何一个系统的建立,都离不开数据的准备工作。土地利用系统的数据准备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大类。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图形数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层:行政辖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所有权层、争议层、海域陆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等。注意:与MAPGIS 中的图层概念不同,这里指土地管理中的专题数据层,一个数据层就是一个文件。
:分层后的数据文件名规则为:按照汉字首字母+时间年份。
。图形的采集范围如下:
①行政辖区:行政辖区包括各级行政界线,分别以相应的线型符号表示。在系统中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面拓扑关系,即凡是由行政界线构成封闭域的就将其作为一个村级单位对待,行政级别向下顺延。行政辖区内部的飞地和插花地不在该层中表示,而在下述“所有权”层中表示。
②所有权:所有权在系统中主要用于飞地的处理。③图斑层:图斑是指相同用途的地块所构成的区域。
④线状地物层:线状地物是由各类线状地类构成的。凡是难以在常规图上按范围进行表示,只能通过长度与宽度来描述其占地范围的地类都称为线状地物。
⑤零星地物:零星地物是指面积小,无法在图上依比例尺表示的图斑。⑥海域与陆地:海域与陆地层以低潮线为准,海岸线以内为陆地范围,海岸线以外为海域,海域中包括海岛。
⑦坡度图: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要求,将坡度分6个级别。与此相对应,在详查系统采用6个级别对坡度进行编码。其中,“0”表示 0-2 度,“1”表示 2-6 度,“2”表示 6-15度,“3”表示15-25度,“4”表示25-35度,“5”表示35度以上。坡度的区域划分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⑧其它。其它主要是地形图和便于看图的符号、注记等,它们无属性,不参与详查的数据处理及分析。
:采集对象仅包括图形或属性发生变化的部分。变更数据的采集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的,从初始化数据库到变更年度之间的资源变更为多年度变更,初始变更以后每年度进行一次变更。变更数据采集的内容仅仅是变化的部分,各图层是分开来进行处理的。具体如下:
①行政辖区的变更:行政辖区变更的数据采集只采集发生变化的那一部分现状。
②所有权变更:所有权变更主要是飞地调整,征用等原因引起的,其主要是影响土地产权关系和按权属统计的结果。所有权也是做为单独的图层。其变化也是单独处理。
③图斑变更:图斑变更主要由于土地利用类别发生变化引起的,其影响是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变化。图斑变化与行政辖区、线状地物及零星地物的变化会相互影响。由于采用分别处理和各自分层以及综合分析技术,使得其相互影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得以解决,对数据采集来说,变更图斑的采集包括属性(指地类等)和形状发生了变化的部分。
④线状地物变更:只采集新增的线状地物和经过改造发生变化的线状地物。
⑤零星地物变更:新增零星地物的数据在零星地物变更数据时采集。
⑥陆地、海域及海岛变更:陆地、海域及岛屿变更的数据采集只表示相对变化部分的现状数据。
⑦坡度图的变更主要是由地形变化引起的,对资源信息而言, 其变化过程不明显,而且资源信息中坡度信息只对耕地类的数据处理有影响,对其它地类不产生作用,因此暂时不对坡度图做变更处理,必要时可以对局部坡度图单独进行更新处理。
,图形只有输入准确无误的属性后,系统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本系统的每个数据文件都有特定的属性结构。在属性数据录入前,各文件必须建立相应的属性结构。
。考虑到本系统的文件属性结构多且繁杂,系统提供了“建立属性结构”这一工具来为本系统的数据建立标准的属性结构。从而可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文件属性结构与系统要求不一致,保证了系统后期数据处理的顺利进行。
,必须输入以下属性字段的数据。 :权属代码 :图斑号、地类码、权属代码、权属性质、权属部门、毛面积。 :线地类码、线宽度注意:输入线扣除方式时,属性值的填写将直接影响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的多少。具体可分为以下5种情况:
①缺省方式:该字段中不填写任何数据,则线在图斑内时全部扣除,在边界上对半扣除(一边为城镇除外)。
②全部左扣:针对在两个图斑边界上的线有效,考虑线的方向,该字段中填1。
③全部右扣:针对在两个图斑边界上的线有效,考虑线的方向,该字段中填0。
④全部不扣:该字段中填-1。
⑤按比例扣:该字段中填写左图斑的扣除比例,例如 或 1/5, 系统自动按比例计算右图斑要扣除的线状地物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