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14、《植树的牧羊人》.pptx

格式:pptx   大小:16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4、《植树的牧羊人》.pptx

上传人:w447750 2018/8/10 文件大小:1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4、《植树的牧羊人》.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4、《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被归类,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植树的牧羊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惊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回来了。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虚构的小说世界为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
字词解读
慷慨废墟干涸
坍塌酬劳呼啸
滚烫水渠光秃秃
词语解释
不长草木的地方
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比喻人性格内向,很少说话。
声张宣扬。
身体健壮,硬气,敢于担当;强硬有力。
散步、闲走。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张扬)
(硬朗)
(溜达)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作者对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精神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2-20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写“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21自然段):赞美老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整体感知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的几次见面?每一次见面高原上都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1913年“我”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旅行,见到牧羊人。当时高原上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第二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了去那片高原的路。高原上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一大片橡树长得很茂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
第三次: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高原上一切全变了,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气,变得富饶又美丽。
重点研讨
试分析“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的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这句话开篇点题。
①高度评价了主人公艾力泽·布菲“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
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到底谁是一个怎样的好人。
③自然引出,作者与牧羊人从相识、相知,到敬佩赞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