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非遗保护问题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非遗保护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swkmei 2018/8/10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非遗保护问题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非遗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非遗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人类的进步,非遗的保护工作将面临各种挑战。
中国论文网/5/view-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
近年来,非遗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人大通过了《非遗法》,非遗保护工作机构不断健全,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普查、名录体系建设、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等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正如,冯骥才先生在《“非遗”濒危与消亡的速度并未放缓》一文中说到:“从社会转型期非遗面临消亡而必须保护的角度看,我们似乎已建立起了一个貌似完整的保护体系。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深入到民间的非遗中,以冷静的、科学的、文化的眼光审视,从它历史文化的原真,现在时的真实情况,再放眼它的今后与未来,问题并非小小,而是大大。”[1](p18)文化部部长蔡武也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督查工作会议上表示,尽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步形成,非遗保护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目前中国的非遗保护仍处于起步阶段。非遗保护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是非遗的生态环境受到城市化的严重冲击。我国历史上是农耕社会,非遗的生存环境多半在村落,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非遗几乎都是在村落(寨)延续和发展,当前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热潮,使原生的村落正在急剧减少,以村落为载体的非遗随之消失。
其次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浪潮,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了农村人员大部分外流,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及妇孺。进城的农民工由于受到了城市文化的影响,逐渐丢掉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文化,甚至对村落的放弃。
三是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年事已高或后继乏人,传承链条正在中断。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目前,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他们可能是农耕时代最后一代保持历史原真的传承者,但他们的技艺大多后继乏人。对于如何把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是众多传承人共同面临的难题。
四是非遗保护工作缺乏科学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2]一些非遗项目没有一套比较详细、完整的文化档案,特别那些重要的活着的无形的遗产,需要充分的口述与音像的存档。很多地方在这方面的工作基本没做或不全面。
“非遗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生活文化,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并没有从历史的高度认识到它的意义。传承者也不大可能认识到自己跳的舞,唱的歌,或者画的画,具有宝贵的历史、民俗、地域、审美等价值。”[3](p19)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动态的文化资源,无论是以哪一种符号或意象出现,都承载着一定的内容,而这个内容既有其相对稳定的特征,也有发展变化的一面,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人类的进步,不断得以衍生和发展。[4](p41)这就需要专家学者及文化工作者站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