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以长江为例——分析河流地貌发育.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长江为例——分析河流地貌发育.doc

上传人:beny00011 2015/8/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长江为例——分析河流地貌发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掌握学****地理的方法,提高提炼信息、分析理解归纳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②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虎跳峡组、三峡组、荆江组和上海组,并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各河段的资料,并尝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①各河段河谷的形态有什么特点?②河谷地貌的形成与什么外力作用有关?
(2)设计、制造教师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长江沿岸地貌图片,播放《长江之歌》。
[引出问题]: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但各段的河流两岸的地貌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小实验]:模拟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引出问题]:流水侵蚀作用使沟谷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流水侵蚀作用
作用形式
概念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学生了解了流水侵蚀的主要类型后,组织各小组的同学对自己搜集的资料和问题的答案进行整理,然后请各小组的同学派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
虎跳峡组
(1)资料展示:虎跳峡的视频
(2)代表发言:虎跳峡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流水的侵蚀作用有关,而且侵蚀方向是向下的,下蚀的结果是使河床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剖面为"V"字形的河谷.
(板书):
下切侵蚀
河谷加深
”V”字形河谷
[拓展探究]:有人说:“经历数万年的时间后,虎跳峡可能不再位于目前的位置了。”你认为可能吗?如果可能,会沿河道哪个方向移动,上游还是下游?
[补充资料]: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是一座活着的瀑布,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流水的溯源侵蚀,一步步缓慢地后撤,画面下部的两道坎就是黄果树瀑布一步步后撤留下的脚印。据说,黄果树瀑布已经有过三次强烈的变迁,后撤距离长达250多米,退到了现在的位置。很难想像,再过若干年,我们看见的黄果树瀑布又会在什么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学生板书):溯源侵蚀
河谷向源头延伸
河谷延长
三峡组
(1)资料展示:三峡图片和《早发白帝城》Flash视频
文字资料: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205千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
(2)代表发言:三峡处水流湍急,能量集中,对河谷的下蚀作用明显,使河谷不断加深,形成了今天雄伟壮观的三峡景观。
(板书)
水流急
下蚀作用
河谷不断加深
(教师)“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历经近17年的建设,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将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