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外延”与“内涵”.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外延”与“内涵”.doc

上传人:redkcbx064 2015/8/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外延”与“内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外延”与“内涵”
摘要:《茵纳斯弗利岛》是叶芝写于1890年的一首诗。本文运用新批评中“张力”的相关理论,对《茵纳斯弗利岛》就“外延”与“内涵”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剖析其内在张力,继而对两个层面的关系进行论述,探讨在“张力”理论下此诗展现出的更加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茵纳斯弗利岛》;张力;外延;内涵
Abstract:“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is a poem wriiten by Yeats in this essay,,the poem will be examined under the theory of “tension”.The “extension” and the “intension” of the poem will be analyzed alternately,and the tension in this two levels will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level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or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poem.
Key Words:“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tension;extension;intension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2

“张力”(tension)是由新批评理论家艾伦?退特提出的,他把“外延”和“内涵”看作构成诗歌的两个基本层面,而张力就是从两者中,和两者配合与冲突的作用下产生的。从词汇意义上看,
“外延指‘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内涵指‘反映于概念中的对象本质属性的总和’。……(退特)把外延作为诗的意象之间概念上的联系,而内涵指的是感情色彩,联想意义等”[1]。“外延”是诗歌语言肌理,是诗呈现在读者眼前最直接的画面,“内涵”则是隐藏在“外延”下的情感、哲理、美感等。一首好诗的“外延”与“内涵”都要丰富饱满、意味深长,两者的结合不能过于拘谨,也不能放任无度。虽然退特强调诗歌“外延”的丰富性与“内涵”的宽泛性,但他更重视的是诗歌的整体效果和逻辑性,即在一首诗中,诗歌的语言和意义是否构成有机的整体,意象之间的联系是否符合逻辑。
退特对好诗的评判十分严格,每一个意象,每一个选词都要纳入到考察的范围之内:“好诗的每个短语都经得起细密的推敲,它本身就是抵御我们嘲弄的保障”[2]。不过在这样的标准下,《茵纳斯弗利岛》仍不失为一首好诗。在诗中,通过对想象中的“岛上生活”的细致描述,叶芝表达了他身处喧嚣尘世时对田园生活的深深向往。
二.“外延”层面内的张力
按照张力理论,“外延”层面的张力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整体效果以及意象的联系上。语言风格应前后一致,具有一气呵成的美感。意象既要连贯统一,又要别出心裁,包容诸多意义以给人遐想的空间。
《茵纳斯弗利岛》的格式严谨,韵脚和一些言语的重复给读者以往返回旋的印象,“and”的多次出现也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的心情。整首诗语言平实,风格一致。在意象的选用方面,“泥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