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演讲:MTT
文本:TYZ
XJY
ZQC
PPT:LP
营销国际1401班
目录
1
2
3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
1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生态文明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国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
领导人讲话
3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推进经济、文化、环境等全面建设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集合,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第四种社会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普世价值观。
二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实现“美丽中国”未来发展的社会实践观。
5
三、建国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修复生态和改善环境
20世纪80年代,确立环境保护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20 世纪 90 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6
,修复生态和改善环境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 主要体现在以植树造林为抓手,以加强林业建设为重点,以消灭荒地荒山、改变自然面貌为目标,开展了务实有效的绿化祖国、修复生态、保护环境、调控资源、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为此,第一代中央领导在建国初期就向全党提出了消灭荒地荒山任务。
2. 20世纪80年代,确立环境保护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1983 年 12 月 31 日,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指出, 环境保护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 并制定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7
3. 20 世纪 90 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也已经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2010年明确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 贯彻了“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要求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的雏形。
8
、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及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2005 年 3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9
新闻报道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该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写进中央文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节约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