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亓”姓与“亓官”姓探源.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亓”姓与“亓官”姓探源.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8/12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亓”姓与“亓官”姓探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亓”姓与“亓官”姓探源
笔者从X络上看到一篇十分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博文《十个最难认出的姓氏》,举出了中国十个最难认出的姓氏:笪、缑、佴、逢、亓、厍、殳、眭、庹和仉。文章虽然戏称不经过专业训练,认出三个者水平相当于古汉语专业讲师,认出五个者相当于古汉语专业副教授,认识八个者相当于古汉语专业教授,全认识者就可以做博导。但不能否认,这十个姓氏,在中国不但汉字难认,而且各姓的人数也极少。
笔者曾查阅过大量古文献典籍和族谱,对汉字“亓”进行了追根溯源,并对“亓”姓、与“亓官”姓的关系、分布等做过探源调查,成文万余字。文章有幸被《汉字文化》2004年第3期以《释“亓”》为名刊发。但是由于篇幅过长,刊发的文章主要是摘录了其中一部分。
就是在笔者文章刊发之后,一直对“亓”字简单释为“姓”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做了改动,在“亓”姓下面补充一条:
亓,Qí,名词,姓。
[亓官],Qíguān,名词,姓。
由此引出了另一个姓“亓官”。而大多数人对这个姓也和对“亓”姓一样,不明其、分布及二者关系。
本文正是基于此,作此文,以求为“亓”姓与“亓官”姓追根溯源,解疑二者关系。“亓”姓与“亓官”姓的和关系
亓,最早见于《玉篇》:“亓,古文。”《集韵》:“其,丌,亓,渠之切,辞也,岂也,亦姓,古作丌,亓。”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丌字亦作亓,古多用为今渠之切之其,《墨子》书其字多用作亓,亓与丌同也。”这两处比较概括地解释了“其”“丌”“亓”三个字之间的关系,列出了“亓”作为“其”义和姓氏用字的两个义项。
在历史上,典籍中最早见的是“亓官”复姓。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记“孔子娶于宋之丌官氏”。又《至圣先师孔子年谱》云“在鲁娶于宋亓官氏”。据笔者考证,在姓氏用法上“丌”同“亓”,“丌官氏”即“亓官氏”。孔子之妻亓官氏,是历史上有关这一姓氏的最早记录。
但关于“亓官”姓氏的人物记载,除了《孔子家语》之外,在《万姓统谱》《通志》《姓氏急就篇》《古今姓氏辨证》《古今图书集成》《姓解》等专门统计姓氏的典籍中都没发现任何记载,但这些姓氏书却都收入了“亓”姓。
那么“亓官”姓发展到了什么方向?难道在姓氏史上昙花一现随即消失了吗?笔者认为,“亓官”复姓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简化成了单姓“亓”,也就是说,今天的“亓”姓是古代复姓“亓官”的简化,依据有三:
,姓氏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通志》记载“亓以爵谥为氏”“六代又有丌氏”,陈士元《姓脯·附录札记》“丌,音同上(即jī)或作亓,又作开,千家姓云天水族,唐有丌元实,丌绍志,宋有丌赋”。
可以看出,“亓官”姓与“亓”姓在上是有相同之处的,虽然史书记载的亓氏最早出现在汉代,但可以推断,在汉代以前“亓官”姓就可能已简化成了亓姓。
在漫长的尊孔历史中,作为圣妃亓官氏的“亓官”姓应被奉为尊姓的,除非亓官一族未得以繁衍,否则此姓是不会消失的。再者由于历史人为等各方面的原因,复姓简化为单姓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也符合语言发展由繁到简的总趋势。
“今之称复姓者,皆从省文,如司马则日马,诸葛则日葛,欧阳则日欧,夏侯则日侯,鲜于则日于……唐永贞元年十二月淳于姓改为于,以音与宪宗名同也,至今二于无可复辨。”(宋费衮:《梁溪漫志》卷三)从“亓官”姓到“亓”姓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