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8/13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等审美特征,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以宋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为例,从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激发想象,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自主感悟,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读写结合,体验古诗词的创造美四个方面阐述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一、问题的提出
(一)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长期被忽视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但是在小学阶段,与审美教育联系最紧密的是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对于小学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渗透更多的让位于知识理解和字词句的运用,工具性价值还是占据在突出的位置。
(二)运用古典诗词开展审美教育有独特优势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无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诗词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融入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用凝练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美好的情感,用婉转和谐的音韵描绘了意境深远的画面,蕴含着真、善、美的情感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
笔者尝试在小学高段的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策略设计,引导学生走近古诗词,让他们深切感受古典诗词的审美特性,提升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渗透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在古诗词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古诗词教学中挖掘审美元素,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下面将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谈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这首词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描写了词人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经历。开头两句开门见山,自然清新,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带入到她所创设的词境中。接着写:兴尽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最后一句写惊起一滩鸥鹭。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这首词用语简练,清新活泼,寥寥数语,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极富生活情趣的画卷。这画卷有山有水,有人有鸟,有声有色,动静相宜。这首词把移动的风景和怡然的心情融为一体,洋溢着欢快愉悦之情和浪漫的少女情怀,让人情不自禁地想随之一起荡舟荷塘,沉醉不归。
(一)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宋词是由燕乐发展而来的,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最初是配合乐曲演唱的,所以,与其它的文体相比,更具韵律美。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这种美呢?诵读是不二法门。在教学中,我前后共安排了六次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反复诵读如果只是简单重复难免使人厌倦,所以必须变换形式。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六种形式的诵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变换字体读、配乐朗读、读无字书(即背诵)。这些形式中颇受学生欢迎的是变换字体读。这些字体有楷体、隶书、小篆、金文,由易到难,逐渐呈现。变化字体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感受宋词韵律美的同时,也初步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领略了汉字之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古代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可谓一举多得。

(1)初读。初读时,我要求学生把词读正确,读流利。
(2)再读。当学生大致理解了词意,我要求学生用朗读来展现词中所描绘的画面。
(3)精读。当学生对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