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王军同志“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党课讲稿
深悟“四讲四有”内涵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两学一做”学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其中的“做”就是做合格共产党员。那么怎样做才算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呢?中央制发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提出了“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标准。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是新时期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尺度,也是党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在深刻领悟“四讲四有”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扎实践行“四讲四有”,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一、“四讲四有”的历史内涵
党员标准问题一直受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重视。什么样的人可以入党、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的问题,贯穿于我们党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作为新时期的合格党员标准,“四讲四有”有着深远历史内涵。
(一)党的宗旨性质是“四讲四有”的思想本源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列宁创建无产阶级布尔什维克政党时也说过: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这些重大论断,向世人鲜明表达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本质属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价
值定位和理想追求,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了历史和思想的源头,也必然是“四讲四有”的思想本源。
(二)党的章程规定是“四讲四有”的法理依据
“四讲四有”中每个“讲”、每个“有”,都依据于党章,都是对党章精神的凝练和集中展现。党章总纲规定了党的根本政治主张、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各条文则根据总纲,从党员、党的组织制度等方面逐条作出规定,比如第一章“党员”提出的8项义务、8项权利,第六章“党的干部”提出的6项基本条件,第七章“党的纪律”作出的6条规定等,从中我们都可找到“四讲四有”的法理依据。党章11章53条通篇都在阐释“四讲四有”的价值内涵,都在明晰“四讲四有”的行为规范。可以说,落实了学习党章这个硬要求,把握“四讲四有”就有了基石;做好了尊崇党章这个硬功夫,践行“四讲四有”就有了标杆。
(三)党员标准演进是“四讲四有”的实践基础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员标准都进行了具体化。一大党纲规定,党员要在思想上、政治上承认党纲和党的政策、与党保持一致、组织上纯洁、不跨党等标准性要求。延安时期,陈云同志提出了党员六条标准: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革命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执行决议,做群众模范,搞好学习。七大、八大通过的党章也都详尽阐述了党员标准。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党员的“五种精神”:革命和拼命、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革命乐观主义和排除困难的革命精神。2013年1月提出了党员四条标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
廉洁奉公;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虽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党员标准的描述有些不同,但核心要求始终没变,“四讲四有”与党史上的历次党员标准都一脉相承。
(四)党的历史使命是“四讲四有”的任务要求
一个政党对其党员提出的基本要求,最终体现在这个政党对其历史使命、现实任务和行动方式的基本认识中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其中蕴含着的是新时期党的历史使命和担当。我们党95年光辉历程,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许多有担当、勇奉献的优秀共产党人。革命战争时期,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颗红心献给党,献完青春献子孙;改革开放新时期,攻坚开拓、发展为民。尽管践行历史使命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他们都传承着党的政治基因,都以实际行动印证着信仰信念。“四讲四有”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党员必备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精神特质,党员践行“四讲四有”仍然是传承党的历史使命的任务要求。
二、“四讲四有”的时代内涵
“四讲四有”是新形势下党员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在党为党的重要体现,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一)讲政治、有信念才能在党爱党
入党是一种坚定信仰,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升华,我们都是因爱党才入党,爱党就要忠于党、忠于信念。正是因对党的忠诚、对信念的坚定,才有在牺牲前写下就义诗的夏明翰,才有面对敌人振臂高呼“为党的主义而奋斗,是我毕生光荣”的吉鸿昌,才有“把一切
献给党”的吴运铎,才有把生命留在雪域高原的孔繁森,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