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丰富基层民主形式.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丰富基层民主形式.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5/8/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丰富基层民主形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丰富基层民主形式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基层协商民主是对基层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是对民主参与渠道的扩充,是对非理性表达风险的防控。当前,基层协商民主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以多种形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要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各项制度,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不断探索和创新民主协商的形式,保障基层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关键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协商民主;功能;运作;基层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4-0030-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第八板块《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一、基层协商民主的功能
(一)对基层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
协商民主不是要解决什么人当选的问题,而是要体现公共问题决策过程中的民主问题。从基层的权力运行看,公众在选举完人大代表后只有在下一次的选举中才能够再次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公众的生活中,很多事务事实无法通过选举民主来达到利益均衡。
协商民主论旨在建构一种作为政治决策过程的民主,鼓舞公民平等政治参与的权利意识。协商民主理论认为,受决策影响的所有公民都有参与协商的权利,而决策都应以公共协商为基础。协商民主的作用在于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针对公众的利益诉求,形成相应的协商机制,以诸如民主恳谈会、协调会的方式,通过公开、平等、理性的方式,让利益的各方主体通过协商的方式,最后达成一种均衡。从本质上给了各方平等表达和博弈的机会,并且在相互的争辩和磨合中形成基本的思路,通过这样的协商方式,将民主真正地落实到各个参与者中,这是实质性的民主。
(二)对民主参与渠道的扩充
现代政体则必须组织广大民众的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涉及的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广度是比较大,而且利益的相关程度极高,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代表在治理的过程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完美无缺。公民参与是协商民主的基础,协商就是要求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到政策过程中,共同讨论、共同协商。
协商民主的重要功能就是满足草根群体参与治理的要求,通过针对不同事务的协商方式,扩大普通公众参与公共治理的渠道,在选举民主之外开辟更加多样、更加切合公众生产生活实际的参与渠道,提高微观治理的民主程度。
(三)对非理性表达风险的防控
协商民主首先是一个通道和平台,将利益相关方安排到其关切的对话机制中,能够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公共权力部门进行直接的沟通,形成真正的参与和互动。这就减少了因为各个主体间隔阂和公共权力部门沉默或者压制带来的情绪积压的风险。协商民主的机制要为基层的矛盾累积寻找合适的出口,形成相对稳定的解决机制,推动各方回归到理性的秩序内完成对话和协商,最终实现利益均衡,化解矛盾。完善公共协商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给决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