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压疮的护理措施
病因
1、营养状况:全身营养缺乏,肌肉萎缩,受压处缺乏保护。如长期发热及恶病质等。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减少、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一旦受压,骨隆突处皮肤要承受外界压力和骨隆突处对皮肤的挤压力,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
2、压力因素
①垂直压力:特别在身体骨头粗隆凸出处。如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局部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毛细血管的压迫,均可造成压疮
②摩擦力: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当病人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床单和轮椅垫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如皮肤被擦伤后受到汗、尿、大便等的浸渍时,易发生压疮。
3、皮肤抵抗力降低
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石膏绷带和夹板使用不当、大小便失禁、床单皱褶不平、床上有碎屑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
好发部位
:枕骨粗隆,肩胛骨、肘部、骶尾部、足跟处,尤其好发于骶尾部。
:耳廓、肩峰、肋骨、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处。
:面颊、耳廓、肩峰、女性乳房、肋缘突出部、男性生殖器、髂前上脊、膝部、足趾。
: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等处。
高危人群
、瘫痪
分度与表现
根据病理变化,压疮临床上可分为4级:
①Ⅰ度:皮肤完整,出现红斑,解压后皮肤颜色不能很快恢复正常,还可出现受压局部皮肤发白、肿、热,出现硬结或硬块,尤其是对深色皮肤的患者。
②Ⅱ度:表皮、甚至深及真皮的受压部位皮肤破损。溃疡比较浅表,临床表现为皮肤擦破、出现水疱。
分度与表现
③Ⅲ度:全层皮肤受损,包括皮下组织的损伤或坏死。可能延伸至下方筋膜,但不穿透。
④Ⅳ度:组织广泛受损,组织坏死或损害侵袭至骨骼、肌肉或肌腱组织,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全层皮肤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