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钼靶X线诊断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钼靶X线诊断体会.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8/15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钼靶X线诊断体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钼靶X线诊断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钼靶X线对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表现,包括常规钼靶X线与导管造影钼靶X线。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在导管造影钼靶X片上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即为各种形态的充盈缺损或局部导管扩张。结论:导管造影钼靶X线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较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造影;钼靶X线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起源于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在良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纤维腺瘤。大多数患者有乳头溢液,存在一定的恶变率(6%~8%),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在40~49岁,病变累及乳头、乳晕下的输乳管以及大导管,也可累及乳腺边缘部位的中、小或末梢导管内。本病临床表现不明显,不易与其他乳腺疾病相鉴别。文章就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表现,来探讨钼靶X线对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年龄19~64岁,平均43岁。有乳头溢液16例,其中14例为单侧单个乳孔溢液,2例为双侧多个乳孔溢液;血性溢液11例,浆液性溢液5例;病程14个月~21年;体格检查有5例触及肿块,其中3例于乳晕区触及质硬,边缘清楚的肿块,2例可触及小结节,直径<1 cm。
方法:本组病例均行常规乳腺钼靶摄片及乳腺导管造影。乳腺导管造影方法:清洁纱布清除患者乳头表面分泌物,乙醇棉球常规消毒,轻轻挤压乳头,寻找溢液的乳管外口,根据乳管外口的大小选择4号或5号针头,左手固定乳头,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缓缓插入乳孔。 cm,~ ml,注射完毕取出针头,拍摄乳腺轴位片及侧斜位片,根据需要也可拍局部点片。造影剂为76%泛影葡***。
2 结果
乳腺钼靶X线平片:在乳腺钼靶X线平片中,有15例未见明显肿块与结节影,2例表现为局部导管不规则扩张和1 cm以下的小结节状影,2例表现乳晕区类圆形肿块影,1例表现为导管广泛性扩张,呈串珠样改变,伸向乳头。
导管造影钼靶X线表现:9例表现为导管内圆形充盈缺损,7例出现不规则充盈缺损,2例表现为导管膨胀或扭曲,2例表现为杯口状导管截断,其中有1例伴有局部腔壁线中断、破坏。15例导管扩张,大都位于病灶近端。术后病理1例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导管造影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伴局部管壁线中断、破坏。
3 讨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女性常见的乳腺溢液性良性肿瘤之一,发生于乳腺导管的上皮细胞,导管内膜增生突入导管内,呈乳头状[2]。目前认为发病原因是雌激素水平增高,孕激素水平降低所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女性多见,少数病例可恶变。乳管内乳头状瘤最突出表现为单个乳孔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和混合性。以血性溢液为主,与病理上乳头状瘤内含有丰富的薄壁血管有关,且多为单侧单个乳孔溢液,单侧多个或双侧多个乳孔溢液提示病变多发,也有少数患者无乳头溢液表现。
由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位于乳头下或乳晕下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