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讲:刘科伟教授
精品课程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五节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一、域镇体系的概念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三、域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
一、域镇体系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研究进展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
(二)域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
。
。
(三)域镇体系的发育阶段
按社会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农业社会);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
按照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可划分为:低水平均衡阶段,极核发展阶段,扩散阶段和高水平均衡阶段等。
城镇体系的演化和发展阶段,因侧重点不同有多种划分方式。
(四)城镇体系的类型
: ·单中心体系类型、多中心城镇体系类型。
,可以分为矿区型。农业区类型体系,以及流域型、铁路公路沿线型体系等。
,可以分为全国、省域、市域、县域城镇体系类型,此外,还有以特殊的地理区域和经济区域为对象的,如沿海,沿江。边境地区城镇体系类型等。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
2、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①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②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③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④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⑤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⑥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⑦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⑧确定保护区域生忐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⑨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⑩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制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布局;指寻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三、域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
(一)规划工作准备阶段
(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座谈阶段
(三)调查内容的分析研究阶段
(四)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
(五)与当地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方案、编写规划报告和编制规划图件阶段
(六)组织专家评审和上报审批阶段
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五、生态环境条件
六、域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
(一)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在以各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开展城镇体系规划时,必须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以确定所规划区域城镇体系是否完整。如果中心城市吸引范围明显小于或大于所辖区域,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地域,因而也不能规划完整的城镇体系,在规划工作中必须说明其不完整性。规划中还可以提出调整行政区划的建议,提出跨行政区域或若干行政区协调规划城镇体系的建议。
(二)区位与地理位置
作为城镇发展区域条件之一的区位条件,包括整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区位和各城镇的区位。既有与周围山川,水域等的空间关系,更重要的是与周边区域位置对城市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三)影响区位条件的要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