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麻疹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358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麻疹课件.ppt

上传人:1017848967 2018/8/15 文件大小:2.3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麻疹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麻疹的诊治
湘乡市妇幼保健院—李青
概述
病原和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主要内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屑并留有色素沉着等特征。
概述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
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只有一个血清型,共有6种结构蛋白,包括膜蛋白M、F和H;核衣壳蛋白N、P和L蛋白。
外界抵抗力不强,对热(56℃30min)、酸(pH<)、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4℃保存2周,-70℃或冷冻干燥可长期保存。
病原学
患者为唯一传染源,无症状携带者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性低。在前驱期和出疹期眼结合膜、鼻咽分泌物、血和尿中存在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传染性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可发病
易感人群:6个月到5岁的小儿。
发病年龄近年有向两极(<8个月和>15岁)发展趋势。
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全年散发。
流行病学
初次病毒血症(感染2-3d)。
先在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
第2次病毒血症(感染后第5-7天)
病毒在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增值,大量病毒释放入血。
病毒血症持续至出疹后第2日。
感染7-11天播散至全身组织器官,表现出临床症状及体征
发病机制
麻疹的病理变化特征是单核细胞浸润及形成多核巨细胞(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s)。
麻疹引起病理变化主要通过两条:一种是麻疹病毒侵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病变,一种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
病理特征
典型麻疹
:一般为10-14天
:持续3-4天,主要为上呼吸道及结膜炎的表现;病后第2-3天出现麻疹黏膜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异性体征,有诊断价值。
:持续3-5天,此时发热呼吸道症状到高峰。出诊顺序: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
可有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肺部可有啰音。
:持续3-4天,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少,有糠麸样脱屑,及色素沉着。整个病程10-14天。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