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吐鲁番市“十二五”期农
村公路建设中期调整规划
吐鲁番市交通运输局
2013年4月
“十二五”期
吐鲁番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编制单位吐鲁番市交通运输局(盖章)
单位负责人侯世勇(签章)
项目负责人岑刚(签章)
第一章概述
第―节背景及依据
第二节规划区域和规划期限
第三节规划原则和目标
第四节主要结论
第二章农村公路现状及评价
第一节经济及交通运输概况
第二节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第三节农村公路评价
第三章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建设目标
第三节建设重点
第四章建设方案
第一节建设规模
第二节资金需求和筹措方案
第五章措施与建议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背景及依据
根据吐鲁番地区交通运输局《关于上报十二五公路规划中期评估与调整的通知》要求,吐鲁番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侯世勇
副组长:
成员:、魏芳
第二节规划区域和调整规划期限
规划的起始年是2013年,规划期末为2015年。规划对象为原“十二五”规划中的项目及对吐鲁番市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的资源道路、旅游道路和关系民生工程的富民安居道路。规划工作以原“十二五”为基础,重点是提升资源路的等级和解决制约吐鲁番市旅游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问题,以关系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富民安居小区道路建设。十二五农村公路中期调整目标:路网总体布局,技术等级结构和建设序列,同时重点对农村公路路网结构的调整、技术等级的提高、服务水平的发展提出规划方案。
第三节规划原则和目标
1、因地制宜、适度超前、效益与公平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在已有公路网规划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原有规划进行调整
。
3、坚持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相结合,以近期建设为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标准适度,建养并重,强化行业管理。
第四节主要结论
十二五规划项目全部实施后,到2015年,我市行政村通达率达到100%,%,自然村通畅率将达到90%,通乡镇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十二五期间将建设资源路656公里,投资282430万元;,投资5172万元;富民安居道路189公里,投资5070万元;,;,;,;,。
第二章农村公路现状及评价
第一节经济及交通运输概况
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吐鲁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古称“高昌”、“西洲”、“火洲”,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位于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吐鲁番市是吐鲁番地区所在市,是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自治区文明城市、城市
“天山杯”竞赛优秀城市、自治区抗震安居先进县市;西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8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88°51′--89°54′,北纬41°20′--43°35′。东邻鄯善县,西接托克逊县,南抵库鲁克山,北至天山分水岭。
行政区划:全市辖七乡、两镇、两场、两个街道办事处,79个行政村,自然村238个;20个城镇社区。全市共有党委22个,党组14个,总支13个,支部376个,党员10371人,三老党员638(解放前老党员25人)。其中农村党委8个,支部175个,农村党员6402人,三老党员638人(解放前老党员5人);1984年12月撤县建市,与鄯善县、托克逊县一并隶属吐鲁番地区。
人口面积:;。其中:,。,%;,%;,%;其他民族1000人,%。‰,‰,‰。
产业经济情况
自然特征:吐鲁番市位于全国最低的内陆盆地,是全国地势最低、气候最热、瓜果最甜的地方。,是全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市区海拔为34米。整个盆地大体是北高南低。北部博格达峰拔海约5000米,山顶终年积雪,是盆地的主要水源。火焰山横亘中央,把全市分成山北、山南两部分。土壤以砂壤和黄色粘土为主,属微碱性,有机质少。气候极其特殊,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
日照长、气温高、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的五个特点。盆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