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以七律长征译文为例浅析翻译的定义和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七律长征译文为例浅析翻译的定义和标准.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8/16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七律长征译文为例浅析翻译的定义和标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七律长征译文为例浅析翻译的定义和标准
【】本文以许渊冲翻译的《七律长征》为例将浅析翻译的定义以及翻译工作的标准。文中设有多出许渊冲版和斯诺版《七律长征》译本内容的对比以帮助读者更加清楚地解释什么是翻译和翻译时要注意什么标准。本文是较为狭义的对翻译定义和标准的论述。因为许渊冲的翻译作品以诗词为主,所以本文研究结果更偏向文学翻译方向。
【关键词】许渊冲;笔译;斯诺
许渊冲的翻译作品集中在中国古诗词的英译。他在翻译实践中形成了袭击的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他本人也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其翻译作品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著名的翻译原则“三美论”也出自翻译家许渊冲。
一、翻译的定义如果要给翻译下定义,首先要把口译和笔译进行对比而得出相关而又不同的结果。对于口译来说,口译的工作方式方法比较灵活,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快为先,要当场见效。所以说口译者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反复推敲而得出最佳结果。只要不损坏原文意思即
可。说话者的信息要点例如数字、日期、地名、人名、以及职称等重要信息要重点传达。口译工作并不是逐字逐句的对原文翻译。其次无论是在用词上还是句子结构上都是相对简单的。总结起来口译就是当即见效的一种信息的传达。说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吧翻译中的口译定义为具有实时性的信息传达。然而本文本章主要要研究的内容是根据许渊冲的译作《七律长征》来给翻译下定义。很显然本文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笔译。而口译的定义是为笔译的定义做铺垫而存在。对于笔译而言,其本身即是一种推敲的过程。许渊冲翻译的《七律长征》所带来的启示就是我们译者要推敲的是什么?原文要表达的意境就是就是我们在翻译时要推敲的内容,是翻译尤其是文学或更确切地说是诗词翻译的重中之重也是笔译的最大特点。译者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推敲意境上。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下面我们将举许渊冲和斯诺翻译《七律长征》的例子来具体分析已经问题。
《七律长征》英译的问题在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斯诺对这句诗的翻译近似为直译, 意思大概是红军根本不畏惧长征的艰难险阻。但是了解毛主席这首诗句的都了解,这句诗的句首,也就是全诗的主旨句。该诗句大概要表达的意思是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出生入死最
终化险为夷,与全诗的主旨相呼应。对此中国翻译家许渊冲也对这首诗有翻译作品。这句诗的翻译结果是:Of! the!tying! Long! March! the!Red! Army! makess lights.! 译文中的makes!lights 很好地诠释了“出生入死,化险为夷”的意境。近似为意译。所以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或者说是诗词翻译应该直指原文意境,多为意译。所以总结起来,翻译可以定义为具有历史性的意境的转化。
二、翻译的标准许渊冲曾把自己的翻译经验总结为“美化之艺术,创作似竞赛”。其中的“美”指的是意美、音美、形美。三美论源于鲁迅《自文字至文章》中指出的关于写文章的三美。许渊冲把它运用在了诗词翻译上。许渊冲认为三美之中意美最重要,音美次之,形美更次之。意美的重要性上文中已经做出了足够的介绍。关于音美和形美的先后关系,我们可以参考与诗词类似的歌曲的创作。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