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个自信”教育的着力点
提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30多年政治成果的总结。加强“三个自信”教育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三个自信”教育的着力点是:要充分认识自信的力量,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深刻认识“三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深刻认识“理论自信”来自于理论体系本身的成熟,深刻认识树立制度自信最为关键。
关键词“三个自信”教育着力点
作者简介刘金如1963―,女,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蒋芳?穴1990―,女,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李里1990―,女,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南湘潭 411105)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的提出,清晰地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和信心,对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必将产生极为重要的精神推动作用。
一、充分认识自信的力量:“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信心比黄金重要”
人无自信,无以自进;同样,国无自信,无以自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必须树立强大的自信。只有树立了强大的自信才能振作精神,奋发图强,从容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如果没有应有的自信,必将失去斗志,松松垮垮,怨天尤人,无所作为;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谷,一些却对马克思主义充满信心,坚信相信社会主义的人终将越来越多。1992年南方视察时又指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江泽民提出“信心比黄金重要”,要求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再次坚定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结果,中国成功抵挡了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国又一次经受了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经济社会仍然快速地向前发展。
二、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道路自信”就是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具有正确性,这条道路是成功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道路问题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理论自信”就是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理论的成熟是党成熟的根本标志,其地位和作用更加不可忽视。“制度自信”就是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制度问题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三个自信”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三、深刻认识“三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