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撤点并校―喜忧参半.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撤点并校―喜忧参半.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5/8/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撤点并校―喜忧参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撤点并校―喜忧参半
摘要:“撤点并校”在我国已实施有一段时间,但在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要求要坚决制止盲目的撤并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校,可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利弊参半的。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参考的方法,并结合我家乡的撤点并校的实际情况,在介绍“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提出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一下其中的“撤点并校”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之道,以求为“撤点并校”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建议,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寄宿制
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农村“撤点并校”,或者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这个政策现在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了,并且生在农村的人还都深有体会,不论是现在正在经历的学生,还是我们这些已经身在其外的人。但作为一个由国家多方求证,才最终制定出来的政策,我们有必要更加系统全面的来了解下。
一、“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提出
我国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起始于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主要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并在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后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这一决定中重点强调了小学和初中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安排教育资源,进行学校布局调整。
(一)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萌芽阶段
从我国二十多年来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研究中可以看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研究是随着各地学校布局调整的实践而出现的,在此基础上,政府实施主导,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农村教育布局调整逐渐出现萌芽并开始发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从1986年到上世纪 90年代中期,由于义务教育的实施和保证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小学在数量上具有了明显的优势。
(二)学校布局调整的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收入减少,地方财政压力加大。为了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成为必然选择。另外,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中小学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质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也促成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
在了解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系统具体的内容之后,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在这一阶段中的“撤点并校”在实施之后的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产生的一些不良影响,这里我想结合我家乡的学校在实施了这一策略之后的情况来谈一下。
二、“撤点并校”之喜
“撤点并校”提出及实施的以来,有的人在积极倡导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因为他们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从国家的角度讲,这一政策的提出及实施,其初衷必然是好的。由于近年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使得农村中小学生生源不足,教育资源配备不足,撤点并校使得这些分散的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利用,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和学生的学****还有师资配备问题,就像我家乡,有的小村子的学校中就只有几个人,一般是从一年纪到四年纪,由一两个老师来带,文化课、体育课、艺术课等等都由这个老师来上,这些课大部分是没法开的或者勉强开了也是没有实质意义的。而撤点并校后,就可以集中师资,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并校后,各地的学生可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