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乡村旅游“活”寨沙.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乡村旅游“活”寨沙.doc

上传人:sdhdjhty 2015/8/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乡村旅游“活”寨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乡村旅游“活”寨沙
??梵净山下,淳朴敦厚的侗家儿女悠然恬静;清清锦江水边,古朴隽秀的风情侗寨怡然安闲。
寨沙侗寨位于江口县太平乡,占地面积97亩,人口74户274人,村寨依山傍水,古树参天。清澈的太平河在村边缓缓流过,高耸的钟鼓楼拂过袅袅轻烟,与江上的薄雾融汇在一起,把村落描绘得恍若仙境。
最美丽的是景,最诚挚的是情,随着乡村旅游这条致富路的不断延伸,寨沙的梦想,和香甜的米酒一样回味悠长。
角色转变,庄稼汉开办农家乐
走进寨沙侗寨,高大气派的楼门庄重典雅,古朴自然,与寨内的钟鼓楼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广场、曲径、河岸,绿荫掩映;路灯、店铺、宾馆,尽显繁华。
然而,两年前,地处梵净山脚下的寨沙侗寨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民族村寨,由于受地理、交通及思想观念的影响,“脱贫不富”的现象一直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症结”。
守着金山银山怎么办?依托金山银山做什么?如何打破扶贫致富“瓶颈”成为摆在江口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立足资源优势,江口县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来抓,努力践行“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即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园林化发展。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合力推动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梵净山旅游的强势崛起,江口县激发了文化旅游的创新活力,找到了扶贫攻坚的有力抓手。
2010年,江口县创新扶贫机制,筹措资金1200万元,对寨沙侗寨40多户贫困农户的房屋进行统一规划和立面改造,既保留了原来木楼古色古香的民族传统,又使整个村落有了整体包装后的现代气息。
作为全县重点打造的几个乡村旅游景点之一,近几年来,寨沙侗寨在金融资金的扶持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不断扩大,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和示范村。
看到前来旅游观光的客人逐渐增多,寨沙的村民丢下犁头、锄头,纷纷办起了农家乐。
当地政府因势利导,通过招商引资、引智,组织村民到贵阳、重庆等地学****取经,不断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侗家驿站”是寨沙开办得比较早的农家乐之一。2013年11月20日,省长陈敏尔到寨沙考察时,看到“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的景象,直夸赞老板刘梦圆会经营、懂发展。
乡村美了,游客多了,百姓富了。
截至目前,寨沙74户人家中,已经有64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有农家床位800多个,一年四季都在接待游客。
2013年,寨沙建立起了江口县第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寨沙人走上了抱团发展之路,当年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300多万元,,,在全县率先迈进小康行列。
借势起跳,从“探路子”到“作示范”
“这样的幸福生活,做梦都想不到。”在政府的帮扶下,年逾花甲的夏德贵拆除了老旧的木房,平整了院落,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夏德贵的变化,只是寨沙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所映射出来的,是一个贫困乡村从落后到富裕,从探路子到作示范的发展过程。
2010年,江口县扶贫部门创新扶贫机制,把乡村旅游产业囊括到金融支持的几项产业之中。
2011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在全省打造“10个县级旅游示范县和20个重点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江口县抓住机遇,对乡村旅游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