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建筑结构技术措施.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结构技术措施.doc

上传人:小猪猪 2013/1/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结构技术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 建筑结构的破坏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和重大的社会影响的
建筑,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 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中的甲类和乙类建筑,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 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其重要性系数γ0=,对偶然设计工况及地震设计
工况,其重要性系数γ0=。
. 重要性系数γ0 仅用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不用考虑。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的基础设计等级与建筑结构的
安全等级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 基础结构的安全等级原则上应与上部结构的安全等级一致。
. 地基设计的安全等级应根据上部结构的重要性并考虑包括施工及环境条件
在内的多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可取为二级。地基承载力验算时,可
采用原位试验及试桩的结果。
2. 结构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等级
. 建筑功能及重要性不同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
. 建筑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根据局部的单元段划分抗震设防类
别。”故设置了抗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独立单元后,可根据各单元划分抗
震设防类别。实际设计中应注意,由抗震缝分成的每个结构单元应有单独
的疏散出入口。
. 对于大底盘高层建筑,当其下部裙房乙类建筑范围时,一般可将其及与之
相邻的上部高层建筑二层定为加强部位,按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其余
各层可按丙类进行抗震设计。
. 当上部结构为乙类,下部为丙类时可综合判定为乙类。
. 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和设计基本加速度
. 抗震措施是除了地震作用计算和构件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
建筑总体布置、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抗力概念设计对地震作用效
应(内力和变形)的调整,以及各种抗震构造措施。
. 抗震构造措施是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
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构造,如构件尺寸、高厚比、轴压比、长
细比、板件宽厚比、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和配筋,纵筋配筋率、箍筋配箍
率、钢筋直径、间距等构造和连接要求。
. 在不同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场地类别下,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不同
时,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分别按不同烈度取值,见表1 和表2。建筑
设防类别不同时,计算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见表3。
按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调整后的抗震措施(烈度) 表 1
建筑
类别
场地
类别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甲、乙类Ⅰ~Ⅳ 7 8 8 9 9 9+
丙类Ⅰ~Ⅳ 6 7 7 8 8 9
丁类Ⅰ~Ⅳ 6 7- 7- 8- 8- 9-
按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调整后的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表 2
建筑
类别
场地
类别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甲、乙类
Ⅰ 6 7 7 8 8 9
Ⅱ 7 8 8 9 9 9+
Ⅲ、Ⅳ 7 8 8+ 9 9+ 9+
丙类
Ⅰ 6 6 6 7 7 8
Ⅱ 6 7 7 8 8 9
Ⅲ、Ⅳ 6 7 8 8 9 9
丁类
Ⅰ 6 6 6 7 7 8
Ⅱ 6 7- 7- 8- 8- 9-
Ⅲ、Ⅳ 6 7- 7 8- 8 9-
根据建筑类别调整后的计算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表 3
建筑
类别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乙、丙、丁类
甲类高于本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具体数值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注: 1、8+、9+表示适当提高而不是提高一度,9 度时需要专门研究。
2、7-、8-、9-表示可以比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 主楼与裙房相连时抗震等级的确定
. 裙房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尚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裙房相关范围以外
结构的抗震等级按照裙房自身结构类型确定,裙房与主楼相连的相关范围
可取主楼周边外延3 跨且不大于20 米。
. 当主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时,其框支层框架按照部分框支剪力墙
结构确定抗震等级,裙房可按照框架-剪力墙体系确定抗震等级。此时,
裙房中与主楼框支层框架直接相连的非框支框架,当其抗震等级低于主楼
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时,应适当加强构造措施。
. 裙房为纯框架且楼层面积不超过同层主楼面积,主楼为抗震墙结构时,裙
房框架抗震等级取框架-剪力墙体系和主楼高度确定的框架部分的抗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