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教育学a知识点梳理.doc

格式:doc   大小:126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学a知识点梳理.doc

上传人:dzzj200808 2018/8/17 文件大小:1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学a知识点梳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学A章节知识点梳理
注意:、简答题和论述题。单选题知识点见教材勾画和补充部分。

绪论
1、教育学: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事实:具有广阔的含义。①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是存在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感知、可人事的事物。②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的教育实践。
教育问题:当教育问题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进行回答、解释我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教育问题才是教育科学的开端。
2、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简答题:
1、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是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
2、教育情境的介入对教育学研究产生的影响:
(1)深化理论学****br/>(2)典型示范引导
(3)逼真模拟练****br/>(4)知识转化技能
(5)理论联系实际
3、情境化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1)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
(2)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
(3)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
(4)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第一节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
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的目的、目标
教育能够干什么——教育的功能
教育实际干了什么——教育的效应(教育的功能结果)
一、教育的定义:
(一)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的要素:
教育系统::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制度、教育方法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师:活动的主体,社会的代表)、受教育者(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学****的主体,其积极的活动是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教育影响(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
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以教育为目的吧受教育者作为对象,以其自身的活动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变化。他把教育的影响作为手段,用它来吧自己的活动传导到教育对象上去。
受教育者:是教育教育实践的对象,是学****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和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教育影响是教师主观目的和学生客观发展规律的结合和统一。
(二)教育要素的关系: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三)教育的发展:
线索:远古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农业时代社会=封建社会教育)——现代教育(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各个时代教育的特点:
1、远古教育: 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
2、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
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
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现代教育: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商品经济的普遍发展和社会大机器生产是其产生的条件。
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特点:发展性、生产性、商品性、科学性、民主性;
第二节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定义与结构
(一)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
第一部分是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第二部分是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德育放在第一位);
(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教育的目标层次:
教育目的(国家层面)——教育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层面)——课程目标(课程层面)——单元目标
(一)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总目标。
(二)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三)课程目标:依据教育目标制定的各种教学、教育活动的课程标准,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德、智、体等教育大纲中。
(四)单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