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家国情怀夕照红
今年3月1日,黄黔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除了他工作过的单位领导、同事和亲友、学生,还有许多扶贫开发领域的同志前来吊唁。晴隆县人大副主任兼草地中心主任张大权从贵州匆匆赶来,他说:“我必须来送黄司长一程。他为我们的科技扶贫事业付出了心血,晴隆的人民永远记着他!”
黄黔曾长期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退休前任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研究司司长,从事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2003年2月退休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扶贫开发工作。此后的十余年,他全身心投入,创造并推广了“晴隆模式”,造福了数以百万计的贫困群众。
偶然中的必然
2002年,黄黔在一次会议上结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先生。任先生长期从事草地农业研究,是中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贵州花二十多年时间做岩溶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试验,创造了“灼甫样板”,遗憾的是企业化管理没能搞起来。黄黔对此非常关注,退休后便全身心投入到草地畜牧业、扶贫开发、生态治理等研究推广工作,借鉴“灼甫样板”,与晴隆的同志一道,创新体制机制,用政府引导、公司运作、技术支持、协会组织的方式,创造了“晴隆模式”,取得了成功。
晴隆县地处黔西南,属高原峡谷区,全县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谷深,岩溶发育强烈,土地贫瘠,是国家级贫困县。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1600元,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苦不堪言。而现在的晴隆,展现在记者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山坡上,一丛丛的岩石之间是绿油油的牧草,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悠然自得地吃草觅食。放羊的人撑着阳伞,拎着矿泉水,哼着小曲儿。记者现场采访了养羊农民范信元,他说,过去种玉米,累死累活,一年下来还不够吃。住的茅草屋,下雨怕塌,刮风怕被风
“抬走”。养羊后,活没那么累了,收入大大增加了,吃穿不愁了,还住上了又大又新的房子,很快活。
“晴隆模式”是在生态治理下达到扶贫开发、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劳动强度“五位一体”效果的模式,普遍受到农民欢迎。2013年全县有人工草地45万亩、改良草场20万亩,养羊45万只,农民人均年收入4600元,增收的部分70%来自养羊。目前,贵州全省已有46个县推广“晴隆模式”,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也纷纷来晴隆学习。国务院扶贫办两次在晴隆召开全国性现场会,推广经验。
张大权感慨地说:“‘晴隆模式’的产生、总结、推广、发展、完善是在黄黔的推动帮助下完成的。我们走的每一步,他都倾注了汗水和心血,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黄黔与任继周先生结识是偶然的,但他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则是必然的,因为他有追求科学的智慧,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他不搞扶贫事业,也会投入别的工作,这是党性使然。当他了解到国家地震局退休干部耿庆国等老同志研究地震预报理论经费困难时,马上出资5万元帮助购买相关仪器和设备,还与耿庆国一起到四川震区现场收集相关资料,所需费用都由他自己承担。当他拿到一笔10万元的资金时,转手就给了耿庆国,支持他们搞研究。他还向有关部门和机构呼吁为耿庆国等人的研究提供设备、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地震预测预报关系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认为,对这项研究的支持,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支持。
执着而专注
黄黔逝世后,在他的生平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做行政管理、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