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阿拉伯语比喻的文化阐释
话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7年第8期
阿拉伯语比喻的文化阐释
0罗林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宗教文化传统,人丈历
史因素和风俗习惯造就了阿拉伯语修辞中比喻的民族特性,本文将阐释阿拉伯语在宗教语言,文学语言,日常
语言三个语体中比喻形成的文化渊源.
[关键词]阿拉伯语;比喻;文化观照;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07)08—0001—06
修辞格是一种话语表达模式,一种语言的修辞
修辞格中,比喻是最广泛,最活跃,最普遍,最常
见的修辞形式,它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使语
言生气勃勃,形象鲜明,没有比喻,语言的发展是
不可想象的.
比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是对生活中某些具有
共性的事物的类比,由于不同的民族在自然环境,
文化传统,人文历史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不尽相同,
比喻便具备了鲜明的民族性.
一
,阿拉伯语修辞中的比喻
(一)阿拉伯语中比喻的构成和分类
在《基础阿拉伯语辞典》中对比喻是这样定义
的:"L—1意思是说,
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类似的地方,借某
一
事物说明另一事物.
阿拉伯语比喻的构成有四个要素,即本体
(盖),喻体(—I),喻词(——Imi),
相似点(——IJ).一个完整的阿拉伯语比喻
句通常包含了以上各点,如下旬:
"出I山IC"(意即:
萨拉丁象雄狮一样勇敢).句中的本体为c
I,喻体为LI,喻词为山,相似点为I.
根据以上四要素的隐,现情况,阿拉伯语中将比喻
分为5种基本类型:出现比喻词的山-I;
省略比喻词的II,出现相似点的
(k—I^I;省略相似点的山I^I;比
辞学中的明喻,暗喻和借喻的划分不尽相同.
(二)阿拉伯语比喻的作用
作为阿拉伯语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因素
之一,比喻总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丰富而不断发展
和丰富着的,它适用于一切语境,可以用来刻画自
然万物,各色人物,也可以用来叙事,
起来,它的主要作用有三:
其一:描绘事物的表征
其二:揭示事物的内涵
其三:化繁为简,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
比喻可以使概念意义更明晰,并使叙事,论证
语言,文学语言,日常语言三个语体中应用十分广
泛.
二,阿拉伯人对比喻的运用
(一)伊斯兰典籍中的比喻
埃及文化学家艾哈迈德?艾敏(1
[作者简介】罗林,男,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语言像蓖罗林/阿拉伯语比喻的文化阐释
d~.i1999:111)指出:"谈及阿拉伯语修辞学,我们
发现它是围绕着对《古兰经》的各种雄辩,高超的
文辞所进行的研究而成的."阿拉伯人认为:《古兰
经》是天启的,其经文词章华美,典雅流畅,听来
抑扬顿挫,娓娓动听,是无与伦比,无可仿效的奇
迹.《古兰经》大量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从而使
它所宣扬的教义更加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如:《古兰经》(24:35):"真主是天地的光明,
他的光明像一座灯台,那座灯台上有一盏明灯,那
盏明灯在玻璃罩里,那个玻璃罩仿佛一颗l灿烂的明
星……"
《古兰经》(70:8—9):"在那日天象熔钶,山
象彩绒."
《古兰经》(28:31):"你抛下你的手杖吧,你
看n九那条手杖蜿蜒如蛇….."
在记录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的《圣训》中也有
丰富的语料,可以看出他在生前对比喻运用的偏
:"穆民确如建筑物的砖块,当彼此牢结在
一
起."(《圣训》:34)
再如:"你们都是牧人,你们要对自己的畜群
的牧人,要对家里负责,女人在男方家里是牧人,
要对家事负责,差役佣人是主人财产的牧人,要对
财产负责."(《圣训》:50)
又如:"女人如同弯曲肋骨,你若想矫正它
则会弄断它,你若享用其天生的弯曲则会得益于
它."(《圣训》:207—208)
(二)比喻在阿拉伯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1991:35)
指出:"比喻思维是一种形象思维,是作家通过叙
事,写人,绘景,抒情,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
,恰当的运用比喻,或状其声
容,或模拟神态,或着染光色,或抒发胸怀,或褒
扬美好,或鞭笞丑恶,往往会起到点平为奇,化入
为出的作用."比喻是阿拉伯诗人,作家最喜欢运
,散文,小说中,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