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段奥娟“会努力把中国女子组合的美展现给大家”
2018年春天,一档综艺节目《创造101》令“女团”与“女性”等命题再成热门话题,一批拥有偶像潜质的选手因网络观众的点赞聚焦于镁光灯之下,中国首个由观众票选而生的女团“火箭少女101”也应运诞生,女团产业的断层低迷,似乎终于迎来曙光初现。这一次,带着对女团生态与新偶像选秀类节目的思考,本刊记者专访了《创造101》幕后主创团队,以及“火箭少女101”四强选手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段奥娟,我们力图从一个侧面,清晰地展现新女团的诞生之路与新一代女性偶像的精神风貌。粉丝逻辑成为重要一环
6月23日,《创造101》总决赛在杭州落幕,第一支由创始人点赞成团的中国女团“火箭少女101”正式诞生,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段奥娟、Yamy、李紫婷、赖美云、Sunnee、紫宁、傅菁、徐梦洁这11位选手,成功站上了那个关乎梦想的“金字塔”。三个月以来,几近全封闭式的训练与舞台公演,令选手们或主动或被动间快速蜕变。最后的舞台,犹如女孩们在这所“女团学院”的“毕业典礼”,22强选手分为两组完成的表演《逆风》与《盛放》也如她们交给观众的答卷。
提起对“中国女团”这一命题的印象,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而距离这一国民女子组合成立之时算起,竟已过了17年。而对于特定的粉丝圈而言,他们还能谈起SNH48,这个5年前成立的养成系偶像女团,而这之外,竟是切切实实的“信息盲区”。多年来,许多的女团经历了成立到解散的过程,也有众多团持续活在“饭圈之内”,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却始终默默无名。女偶像、女团,仿佛卷入被市场“抛弃”的怪圈,资本的方向带上了“性别意识”般涌向男偶像群体,女团产业也出现断层低迷的行业现状。《创造101》开播之前,一档纪录片《女团》展现了中国女团的生存现状与困境,随后,《创造101》以“逆风翻盘,向阳而生”正式走入观众视野。
女团的“瓶颈”似乎迎来了一次“转机”,伴随着《创造101》的开播,鲜少有机会被“看到”的女孩有了展现的机会。孟美岐、吴宣仪曾以海外女团成员的身份出道,而如她们在节目中所说,在组合列队中,二人经常站在“边缘”,分不到几秒镜头,这些有潜质的“苗子”,终于在《创造101》的舞台上为人熟识,曾经连个人手幅都未拥有的美岐,也在展现出实力与舞台魅力后,一路人气飙涨,并牢牢稳定在一位。更为业内津津乐道的是,因为话题选手杨超越、王菊在节目中的渐渐显露,这档节目一跃而出“饭圈”,打破了圈层的限制,不断收割着
“圈外”的关注。当王菊登上BBC中文网首页和《环球时报》深度版面,报道以大幅版面赞扬其Free、Unique、Independent并解析“陶渊明”“菊外人”之梗时,《创造101》注定走入了社会文化现象的范畴之内。
选秀模式的变迁,让更多风格不一的女孩快速显现,她们或因自己的表演或因自己的表达,最终成为新生的人气偶像。赛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创造101》总制片人Tina与记者分享:“其实我们不把它当作一个节目,这是一个跨越了大概两年零三个月的项目,含有三个月的节目加上两年的成团历程,粉丝在这里面的重要性是很大的。”除却最初的101人由节目组从457家公司的13778名女孩海选而来,以及第一次等级评定依托导师之外,之后的排序皆按照粉丝逻辑展开。Tina也告诉记者:“按照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