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血压急症的护理干预
【摘要】高血压急症是高血压病症的一种,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急症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对高血压急症的护理干预展开一番探讨。
【关键词】高血压;急症;护理干预
一、前言
研究证明对高血压急症患者进行专科的护理干预,可以使得患者对于高血压以及高血压急症有个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地控制血压达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将对高血压急症的护理干预展开一番探讨。
二、临床护理干预
高血压急症极可能导致患者猝死,应引起充分重视。特别对于高危患者如老年患者,血管弹性较差的患者,急骤升高的血压容易导致高血压脑病或脑血管意外;而合并慢性心衰的患者,血压骤升将加重心脏后负荷,导致心衰急性加重,这些情况都可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致残、致死。因此,一旦发现应立即通知医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进行心电监护并备好各种急救物品和药品。护理人员应该熟悉各种抢救器械如呼吸器、心脏除颤器、气管切开包等的使用方法及各种抢救药物,如冬眠灵、10%~25%硫酸镁、20%甘露醇、洛贝林、尼可刹米等的用法用量。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抢救,应严格执行医嘱,配合医师操作,尽量挽救患者生命,减少致残率及致死率。
迅速、平稳、安全的降压是高血压急症治疗的基本要求,降压治疗以静脉给药方法最为适宜,所给的药物应具有起效快、疗效好、降压平稳及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临床中常用的主要有硝酸甘油、硝普钠、乌拉地尔等。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能灵活调节药物剂量,在给药初期,根据血压下降情况调节静脉输液速度,直到血压降至满意为止,在血压下降后,逐渐减量直至最后停药,治疗最初几小时内平均动脉压下降至25%即可。用药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血压及患者表现,注意观察及询问患者是否不适,做好记录并报告医师。给药降压过程中应避免以下2种情况:(1)过快过急的降压会使脏器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灌注压而导致意外。(2)给药过程中应避免骤然停药引起血压反弹。在给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药性,如硝普钠,使用时应严格避光防止其见光分解,并不可长期使用,因为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氰化物中毒,如效果不佳,则换用其他药物;对于合并冠心病或心衰的患者,则选择硝酸甘油更为合适。
建立静脉通路,及时准确地按医嘱给予快速、有效的降压药,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在滴注降压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物剂量调节滴速,避免血压出现波动对靶器官造成损害。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防血压骤降引起意外,而且硝普钠、硝酸甘油均应避光,以防药物见光失效。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积极有效的控制血压,尤其控制收缩压是减少脑卒中的关键。同时备好其它急救药品如洛贝林、尼可刹米、呋塞米、冬眠合剂等药物。
三、其他护理干预
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尽早给予药物治疗。一般先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效果差者应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钠静脉滴注,首先硝普钠,它能迅速松弛小静脉和小动脉的平滑肌,降低心肌前后负荷,是最有效的药物,开始使用时应为25μg/min,此后可根据血压加大剂量,直至达到满意水平。硝普钠水溶液放置勿超过4 h,并应避光。
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每例患者的不同特点,制订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