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安全成为主导问题,社会将信息安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致力于提高信息安全能力。网络环境确实推进社会发展,为生活、生产提供诸多方便,但是其在信息传输和应用方面的特殊性,导致信息安全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研究,分析信息安全防护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研究
目前,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逐渐进入互联网模式,这不仅增加社会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为各行各业的进步提供机遇。社会大量引进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利用互联网环境,支持各项技术运行,着实提高社会效益。基于互联网环境,推进网络应用的规模,为保障信息运行安全,提出相关的防护策略,在保障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信息安全的防护力度,避免信息出现安全问题,体现网络信息的安全优势。
一、简述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内容极其广泛,不仅包含软件建设,还包括硬件建设,确保信息资源以及运行环境安全[1]。综合考虑网络信息的应用,对信息安全防护提出如下定义:保护网络环境内与运行存在直接、间接关系的程序,确保程序处于安全状态,避免受外网影响,呈现攻击、破坏、泄漏等状态,维持网络信息运行通畅、安全。网络信息有秩序、可靠的运行状态,提高信息运行的安全系数,判断网络信息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可以
“物理”和“逻辑”因素,作为标准依据,例如:物理安全则是保障硬件性能,避免由于损坏引发信息丢失;逻辑安全的对象为整体网络,既要保障信息安全,又要保障各项信息执行环境的安全。
二、分析网络信息的安全隐患
网络信息在实质运行中,面临诸多安全隐患,降低信息的安全能力,严重威胁网络信息的应用,制约信息技术的进步,对网络信息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1、病毒入侵
网络病毒是信息安全隐患的一种类型,病毒基本以程序、邮件、文件的形式存在,具有隐藏特性,相关操作激发病毒时,病毒会主动控制系统程序,导致正常程序被病毒覆盖,病毒快速执行重复复制命令,最终程序瘫痪,失去控制。一旦病毒被激发,传播和控制速度非常快,基本以秒为单位,完成所有破坏行为。病毒的破坏性比较大,以系统内主要文件、数据为破坏对象,系统程序在病毒感染下,自动删除、篡改、覆盖系统信息,严重时还会引发整体计算机系统处于冰冻状态,无法恢复正常运行。以邮件病毒为例,散播者将病毒以邮件形式,主动发送到用户系统内,具有强制特点,邮件病毒虽然属于病毒入侵类型,但是其与普通病毒有明显区别,邮件病毒的目的不是毁坏系统,而是窃取系统数据,用于其它活动,威胁用户的信息安全。
2、网络攻击
攻击对信息破坏力最强,安全威胁较大,网络攻击不具备良性特征,基本出于恶意目的。攻击分为主动、被动两类,例如:主动型是针对特殊信息,实行选择破坏;被动型以机密性文件为攻击对象,利用拦截、转译等攻击途径,获取重要信息[2]。网络攻击的典型代表为黑客,例如:黑客利用部分网络软件的缺陷或漏洞,作为攻击途径,修改原有网络信息,预留足够时间破译信息,转为个人文件,与此同时,用户无法终止黑客攻击,促使大量机密文件丢失,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3、网络犯罪
目前,网络犯罪规模比较大,其在属性上不仅属于安全领域,同时具备犯罪动机,犯罪分子以计算机系统为破坏对象,窃取登录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