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集镇片区防洪除涝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集镇片区防洪除涝研究.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8/8/19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集镇片区防洪除涝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集镇片区防洪除涝研究
摘要:通过对邹区集镇片区河道疏浚,在河口新建节制闸、泵站工程,大大缓解了片区的洪涝灾害,为类似受涝片区的防洪除涝治理提供成功建设经验;通过水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提前对新建节制闸、泵站规模合理性做出分析预测,分析表明,邹区集镇片区防洪除涝工程总体布置可以满足区域防洪除涝需求。
关键词:防洪除涝水动力模型总体布置
常州市邹区镇位于常州市西部,镇区临近大运河扁担河,区域水位受外河影响明显,大运河水位对镇区的防洪排涝有着重要的影响。邹区镇过去排涝运行遵循“自排为主,抽排为辅”的原则,雨水经产汇流后,经小河道自排进入大运河或扁担河等骨干河道,再通过河口闸门控制抢排至长江。2015年以后,大运河邹区段下游钟楼闸参与流域防洪调度,位于钟楼闸上游的邹区段大运河水位上升,高于邹区镇北部地区地坪标高。邹区镇原有的自排模式不再适用,排涝能力将不能满足要求,必须提高镇区在外河高水位条件下的强排能力。本文即是针对邹区镇新形势下的防洪排涝进行研究分析。

目前,镇区的排洪除涝的突出问题为汛期利用内外和水位差抢排区内涝水,但遇大运河持续高水位时,区内涝水无法自排,需通过泵站强排,而区域泵站抽排能力还远没达到要求。本次在镇区外河大运河扁担河河口设置5座闸站,增强镇区河道的强排能力,完善了镇区的排涝体系。
主要工程任务和内容有以下三点:
(1)健全河网水系布局。对镇区的骨干河道鹤溪河以及镇区内的堵点进行疏浚,通过疏通河道增强河网水系布局。
(2)完善排涝体系。在镇区河口设置5座闸站,完善镇区排涝体系。规模如下:
鹤溪河东泵闸和鹤溪河西泵闸,节制闸口门净宽8m,排涝泵站流量20m3/s。
官渎河水闸,节制闸口门净宽6m。
塘夏支河泵闸和钱家浜泵闸,节制闸口门净宽2m,排涝泵站流量2m3/s。

邹区镇集镇片区范围与外部连通水系通路主要有东、西、北三个方向:
本方案主要对东西两侧的排水通路设计方案进行控制。排涝路径为:
(1)鹤溪河作为区域排涝主干河道,当发生5年一遇设计暴雨时,主要向东侧排入大运河,再行北排进入长江;当发生20年一遇设计暴雨时,则同时向东侧大运河和西侧扁担河排放涝水;
(2)区域其它支河,鹤溪河以北汤家浜、官渎河、蒋泗塘等河道内涝水均向南排入鹤溪河,鹤溪河以南岳津河等河道内涝水小部分经塘夏支河排入大运河,大部分向北排入鹤溪河,经鹤溪河排入外河;
(3)钱家浜汇水区域较为独立,设计其直接排入大运河。对于邹区镇排涝规模以及相关平面布置,采用先根据区域排涝模数初步估算,后利用水动力模型进行复核优化的方法。

泵站排涝规模论证
本方案采用城镇排涝模数为 。
,根据城镇排涝模数和汇水面积,。

(1)清淤通航要求。为方便清淤船只通航,闸门宽度不宜小于6m。
(2)单宽流量。在我国一般采用的水闸单宽流量为5~30m3/s,表1为江苏省对不同闸基土壤选用的单宽流量的经验值。在砂砾石低级上可以取更大的单宽流量。
鹤溪河东闸工程和鹤溪河西闸工程闸基土壤均为②4层粉质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