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念奴娇
添加义项设置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4.《大汉天子》中的角色《大汉天子》中的角色
编辑本义项
念奴娇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念奴娇,著名词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歌妓,名篇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目录
词牌简介
词牌由来
词牌格律
定格
变格一
变格二
典范词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萧条庭院
念奴娇·闹红一舸
念奴娇·洞庭青草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念奴娇·我来牛渚
念奴娇·断虹霁雨
念奴娇·水天空阔
念奴娇·昆仑
词牌简介
词牌由来
词牌格律
定格
变格一
变格二
典范词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萧条庭院
念奴娇·闹红一舸
念奴娇·洞庭青草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念奴娇·我来牛渚
念奴娇·断虹霁雨
念奴娇·水天空阔
念奴娇·昆仑
展开
编辑本段词牌简介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此调有仄二体。《词谱》以苏轼“凭空跳远”词为仄体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东坡赤壁词,句读与各家词微有出入,是变格。另有平韵格,以陈允平词为正体,用者较少。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本词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本调不甚拘平仄。上下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本词牌相关资料:《碧鸡漫志》云:“大石调,又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姜夔词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大石调,又大吕调”。苏轼赤壁怀古词,有“大江东去”,“一尊还酹江月”句,因名《大江东去》,又名《酹江月》,又名《赤壁词》,又名《酹月》。曾觌词名《壶中天慢》。戴复古词有“大江西上”句,名《大江西上曲》。姚述尧词有“太平无事,欢娱时节”句,名《太平欢》。韩淲词有“年年眉寿,坐对南枝”句,名《寿南枝》,又名《古梅曲》。姜夔词名《湘月》,自注“即《念奴娇》《鬲指声》”。张辑词有“柳花淮甸春冷”句,名《淮甸春》。米友仁词名《白雪词》。张翥词名《百字令》,又名《百字谣》。丘长春词名《无俗念》。游文仲词名《千秋岁》。《翰墨全书》词名《庆长春》,又名《杏花天》。[1]
编辑本段词牌由来
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
唐代元稹曾在《连昌宫词》诗中描写了此情此景: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爽觅得又连催,特赦街中许燃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
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明汤显祖《荆钗记·折柳阳关》:“你红粉楼中一念奴。”唐宫伎中一流歌手。歌声激越清亮,被玄宗誉为“每执行当席,声出朝霞之上,25人吹管也盖不过其歌喉”;元稹称其“飞上九天歌一曲,二十五郎吹管逐”。
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
北宋政和年间,李方叔见一老翁善歌,曾为此戏作《品令》云:“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
编辑本段词牌格律
定格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变格一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中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中平仄平仄(韵)。
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