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北京高职技校: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937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高职技校: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yzhqw888 2018/8/20 文件大小:9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高职技校: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 3
(一)专业建设背景 3
3
5
7
7
(二)专业建设基础 10
10
10
13
15
16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8
(一)专业建设思路 18
(二)专业建设目标 19
19
2、课程体系建设 20
20
20
20
20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1
21
: 21
21
三、专业建设内容 24
(一)创新体制机制 24
、发挥行业办学优势 24
24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5
26
,确定教学典型工作任务。 26
3.“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 26
4.“基于项目教学”建设进程 27
(三) “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28
28
28
29
30
(四)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建设 31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31
2.“学做合一”课程教学改革 32
32
(五)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33
、生产性、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33
33
34
(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5
(七)质量监控体制建设 35
36
36
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37
(一)创新体制机制 37
37
2. 完善校企合作 38
(创建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39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40
40
41
(三)建立“工作室化”教学运行模式 42
42
43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44
(五)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44
1. 订单培养 44
2. 委托培养 45
3. 工学交替 45
五、绩效考核指标: 47
(一)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运行机制 48
(二)形成“基于项目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8
(三)深化“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 48
(四)建设高水平“双师结构“的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48
(五)建成具有“深层次项目技术应用”的实训基地 49
(六)建立“多方面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 49
(七)全面提升“特色引领型”的专业技术社会服务 49
六、专业建设预算 50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
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媒体设计的进步。设计作为新兴行业的兴起得益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剧了市场竞争,社会对设计从认知到认可。经历着萌芽、发展、成熟、发达的进程。设计与经济和商业互动,商业的繁荣突出了设计的竞争,设计也是文明社会对高品质生活质量的需要。作为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媒体设计更能体现现代文化多样性和人性的多元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的多元化和市场的发展,中国社会与经济赋与新兴产业新的机遇和挑战。媒体设计行业作为知识型的服务产业和新兴交叉学科,在企业竞争中扮举足轻重的作用。日益成熟的消费市场对品牌服务、产品包装、广告和形象设计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设计崭露端倪。随着消费的观念正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转化。媒体设计更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和人性化。
(一)专业建设背景

目前北京平均每天有数百家企业、公司成立,北京大小设计公司多达3000家。在深圳为先导,许多设计工作室和公司已形成一定规模,并树立了设计产业化的典范。顺应经济发展,从地域上自南向北,从沿海到内地,特别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汇集了大批设计师。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深圳、上海、宁波、厦门、山西、桂林、武汉、黑龙江、东北、华东等各地平面协会如雨后春笋成立起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不断参与国内外设计交流、参加国际展览和出版并获奖。中国设计师不再闭门造车,而更为开放并走向国际。今年来在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中,中国设计师的入选数量已经跃居设计前列,也涌现出一大批国际顶尖的设计师。近几年留学欧、美、日的大量中国设计学子也将会对设计在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际设计界同仁已预见中国设计的时代已经到来。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设计产业带来了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