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白酒报告-白酒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从2003年开始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率就开始出现大幅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吨酒价格也呈逐步上升态势。到2006年白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971亿元,%,,%,产量达到397万吨,%。逐渐增长的态势充分体现出白酒消费者"少喝酒、喝好酒"的发展趋势。
白酒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以下特征:白酒市场集中度一直不太高、浓香型依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高档酒消费成为亮点、老白酒名牌企业发展较为迅猛。
从1991到2006年,尽管有国家政策上多次税制的限制、广告标王的冲击、缺乏真正文化内涵的概念性炒作干扰、跨行资本的挤压等重重困难,同时也有白酒企业通过不断的广告投入和超高的价格打造高档产品,中国80%的传统名优酒并没有被击倒,因为靠炒作和制造概念是难以实现产品的质量保障和文化沉淀,许多品牌很可能难以维持其产品长期强势。
在经历过广告酒、包装酒、概念酒(文化酒)、整合营销、终端营销等营销时代之后,白酒营销手法又开始回归本色,消费者也愈来愈理性和成熟,更看中酒的质量,名酒回归后,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还是依靠酒的质量,这才是名酒真正的资源价值。
我们认为传统企业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而且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消费者的理性以及这些企业的成熟,中国白酒市场以传统名优酒为主的更加有序的垄断竞争时代已经到来了。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三家老名牌白酒企业在未来两三年里最能享受到品牌价值对其业绩的贡献,因此,建议投资者给予高度关注。我们还认为贵州茅台的投资价值更多的是来自于其产品供不应求、经营业绩稳健;而五粮液的投资机会则来自于新领导上任后将会减少关联交易、完善品牌管理、加强与资本市场上的互动以最终实现上市业绩的最大化;泸州老窖提出国窖1573、泸州老窖特曲双品牌战略,将随时有可能给投资者交上一份业绩超预期的答卷。
2006年1-12月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达到971亿元,%。,%。白酒行业产量达到397万吨,%。销售收入从2003年起开始同比大幅增长,%,%,%。
近几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率大幅增长,我们认为主要源于消费升级前提下的产品结构调整,白酒行业中低档酒市场萎缩让位于中高档白酒产品的趋势较为明显。
近两三年来,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吨酒价格也呈逐步上升态势,从市场反馈回来数据也显示白酒的零售价格也一直在稳步上涨,也充分体现出白酒消费者"少喝酒、喝好酒"的发展趋势。
预计未来2-3年消费持续升级将是白酒行业保持稳步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看,白酒的市场集中度最低,%,但高档白酒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仅五粮液和茅台两家的市场份额就达到70%左右,其他份额基本上被剑南春、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水井坊等拥有传统历史文化底蕴的固态发酵酒企业占领。啤酒的市场集中度高于白酒,但仍然比较低,前3名企业销量的市场集中度只有35%左右;葡萄酒的市场集中度最高,前3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高达52%;黄酒的市场集中度也不高,前5家企业销量的市场集中度仅为14%。
浓香型依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我国白酒主要分为浓香、清香、酱香、米香和兼香等五大香型,其发展是沿着从清香型白酒,再到浓香型白酒的路径。在1996年以前,清香型的市场份额较大,其代表是汾酒。1996-1997年孔府家酒、孔府宴酒和秦池等勾兑酒发起冲击,浓香型酒得到迅猛扩张。
目前以川酒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逐渐暂占据了主流的地位,目前浓香型白酒销量约占70%。,,占全国白酒销售收入的30%以上;,占全国白酒利润总额近50%,从这一两年竞争态势来看,川酒的领先地位还无人能撼动。
清香型白酒以其净爽口感,适宜价格和传统消费习惯,消费量呈逐渐恢复态势。兼香型如湖北白云边、安徽口子窖等都保持着较强的产品研发和市场运作能力,酒鬼酒等经过前一段时间调整之后又高调重返市场。随着茅台积极开拓市场及其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酱香型白酒市场占有量也正在逐步扩大。目前茅台正在实施第二个万吨生产计划,五粮液也有六万吨酱香型白酒产能可以释放,郎酒生产经营活动也正在全面恢复,未来几年酱香型白酒将会有很大发展空间。
白酒消费持续增长的具体原因分析..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白酒行业规范发展。2006年1月1日,商务部《酒类流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