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国党校系统第八
届经济学年会征文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彭红利
2011年5月23日
正文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始终不断地在深化。但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仍是收入分配中出现的两个突出问题,并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本文认为,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应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领域来进行。
主题词: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制度效率公平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大幕拉起。收入分配关系到每个人的钱包,向来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应该说,中央调整收入分配改革方向已经明确,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缩小差距。但从各方面透露出来的有限信息来看,目前改革的推动步履维艰。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地增长,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拉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总体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根据2009年10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援引的世界银行报告数据,1960年代,~,~,~,从2000年开始,。
二是城乡差距构成差距增量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持续扩大四个阶段,总体上呈不断扩大的态势。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在历史最高水平。根据国家发改委09年《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研究报告,2007年,%。
三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从城镇内部来看,近些年来,经济增长的非均衡,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这三个因素进一步拉大了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而导致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内部非农产业的发展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户非农收入的快速不平衡增长,造成了农村内部农业户与非农户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四是地区差距仍在进一步扩大。从三大地带或四大区域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地区差距相对较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是如此,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但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距。分省份来看,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为28838元,最低的甘肃为11929元,;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上海为12258元,最低的甘肃为2980元,。这种城乡收入特点是三大地带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五是不同群体收入差距:多层分化。可以把当前群体收入差距的等级结构描绘为一个四层分化的体系:上层由私营企业主和企业经理人员
构成;中间层由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个体工商户构成;中下层由商业服务业员工和产业工人构成;下层由农业劳动者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构成。全国收入等级结构基本上是一个金字塔形态,城镇收入等级结构的基本形态类似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