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文档名称:

哈尔滨市-几种主要供热方式技术经济比较.doc

格式:doc   大小:284KB   页数:7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哈尔滨市-几种主要供热方式技术经济比较.doc

上传人:bai1968104 2018/8/22 文件大小:2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哈尔滨市-几种主要供热方式技术经济比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哈尔滨市几种主要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

市专顾委工业专家组
2008年12月23日
城市供热管理是我国北方地区城市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目前,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供热方式有很多种选择,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如环保能源方面、投资方面、运行管理方面、舒适程度等等。推广哪一种供热方式对一个城市来说都涉及巨大的资金投入,错误的选择或采用某种不适当的供热方式,不仅会导致巨大而宝贵的建设资金的浪费,还会引起能源、环境和社会安定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准确全面的评价各种供热方式的优劣,或者说如何针对一个具体的现实情况选取最适合的供热方式,就成为一个既重要又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城市供热的最优方式,就成为城市采暖供热管理的首要任务。为此,市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工业专家组将“哈尔滨市几种主要供热方式的经济技术比较”确立为2007年重点课题。通过对国内外几种主要供热方式的发展状况分析,结合哈尔滨城市供热的具体实际,对能效、经济和环保等一系列相关数据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分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有关哈尔滨市供热方式选择的建议。现将研究报告呈上,供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哈尔滨市区主要供热方式的现状分析
(一)供热现状
我市城市供热主要用于采暖用热和工业企业生产用热。采暖用热方面,截止到2006年末,城市供热面积为14400万平方米,实现集中供热面积8488万平方米,%。工业热负荷主要是生产工艺用汽,主要用热行业有机械制造业、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随着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传统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市区工业热负荷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目前,我市的供热方式主要有热电联产供热、区域锅炉房供热、分散小锅炉房供热和小采暖炉灶供热。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末,全市共有热电厂(站)16座(包括企业自备电厂),,,供热能力1088GJ/h,供热面积3917万平方米,%,,;全市运行的区域锅炉房(7MW及以上)170座,锅炉453台,承担集中供热面积4571万平方米,%,,单位面积耗标煤量30kg;分散小锅炉房(7MW以下)2430座,锅炉3491台,生产供热能力512GJ/h,供热面积4209万平方米,%,,单位面积耗标煤75kg;,采暖面积1239万平方米,%;电、油、气等其他形式采暖面积504万平方米,%(详见表1)。
表1            2006年哈尔滨市城市供热情况明细
采暖方式
座(站)数(个)
锅炉数(个)
供热面积(万平方米)
占总供热面积
百分数(%)
热电联产
16

3917

区域锅炉房
170
453
4571

分散小锅炉房
2430
3491
4209

小炉灶采暖


1239

其他方式采暖


504

合计


14400

(二)热网现状
目前,我市现有的集中供热热网主要有以哈尔滨市热电厂为主热源的原动力区热网和香坊区热网、以哈尔滨发电厂为主热源的南岗区热网、以哈尔滨化工热电厂为主热源的开发区南岗集中区热网、开发区哈平路集中区热网、开发区迎宾路集中区热网、以华能热电厂为主热源的道里区热网、以哈尔滨华欣热电厂为主热源的道外区热网。
(三)环境评价
近年来,哈尔滨市的燃油、燃气及电力等清洁能源的应用虽逐年增多,但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的格局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大量燃煤排放的污染物仍是造成哈尔滨市区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
2006年,。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04天,%。夏秋两季空气质量基本上达二级,冬季和春季大风日多超二级为轻度污染。主要原因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冬季煤烟污染严重,春季扬尘污染更为显著。、,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月,未达标。
2006年,。其中,,%;,%,主要为粉煤灰、煤矸石、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