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分析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析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ttteee8 2018/8/2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析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析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分析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分析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当下企业普遍实行审计机构与其他机构平行化的组织形式,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会计主管负责,不仅导致其无法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去选择审计对象、采取审计行动,而且不隶属于企业最高决策层,使其审计工作常受中间管理层的干涉,造成审计人员无法及时获悉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审计人员向会计主管汇报工作、提出建议的组织沟通模式,往往因缺乏权力保障而难以为继。有些企业没有设置单独的内审机构,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合署办公,致使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甚至有时会要求审计人员为企业经营状况承担直接责任,进而使得内部审计沦为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摆设”。内部审计是一项集经营业绩审计、财务会计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于一体的综合审计。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仍以财务审计为主,而有关经营业绩与风险管理的审计则较少涉及。这与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是不相符合的。以美国为例,企业经营业绩与风险管理审计占据内部审计时间的大部分,而财务审计所耗时间则不足20%。而且,一些管理者错误地把内部审计视为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致使审计与财务两者间职责不清,审计公正性大受影响。另外,时代在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在变化,内部审计的侧重点也应有新的调整。如果仅将内部审计工作置于财务会计领域,不能扩展内部审计的“辐射范围”,那么内部审计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无法助推企业价值增值与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仍然以账目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几乎不考虑审计风险控制因素,没有将统计抽样技术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也缺乏审计工作经验交流机制。更为主要的是,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还停留在手工审计的阶段。审计人员利用个人经验与职业判断对企业账册、会计凭证的内容进行抽样审核,没有深入了解经济活动并在生产经营环节发现深层问题。同时也有一些审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较少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致使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低下,准确性差,严重制约着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另外,有的审计人员出于简化流程考虑,有可能会选择舍弃一部分自认为对审计结果影响不大的程序,反而使审计结果与实际相背离,从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人员素质能力与内部审计效果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一般而言,人员素质越高,内部审计的效果也就越好。然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已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就人员配备而言,当前许多企业的审计人员是从财务系统中挑选出来的,仅熟悉财务管理,对经营审计、风险审计、法律法规、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则相对欠缺,难以契合审计人才复合化、高素质化的要求,无法承担起监督企业管理、服务企业发展的责任。同时,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队伍无论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上,还是在专业资质、职业素养上都不具备较强的胜任力,使其对审计政策不能正确领会、对审计活动不能从容应对。再加上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也限制了对优秀审计人才的吸引力,从而无法把先进技术运用到审计工作中,极大地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履行。新《会计法》明确提出: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管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机构的职能应定位于把内外部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但目前国内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主要体现为企业内外部审计没有形成明确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