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后工业化阶段北京市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后工业化阶段北京市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8/23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后工业化阶段北京市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后工业化阶段北京市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北京市作为国内最先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省市之一,对其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等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北京市经济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概括与分析,并对北京市经济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以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探讨了在后工业化阶段北京市经济发展问题。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国内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最先进入后工业发展阶段的省市之一。目前,北京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集中表现在人口规模不断膨胀、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短缺、空气环境质量不良;另一方面,北京市也存在经济的绿色发展与产业高端化转型等问题。
本文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工业化阶段性特征为出发点,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北京市经济发展的策略与措施。这对提高首都经济竞争能力,提升北京市世界城市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后工业化阶段北京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与国际化大都市,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经济总量显著增加,经济实力增强。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迅速成长,具有国内领先优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迈向高端化,服务经济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主体与支柱。并在国内率先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
1、北京市在国内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按照丹尼尔·贝尔的观点,所谓后工业社会,简单概括就是指不是物质上的能源和资源,而是信息和知识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后工业社会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是:经济方面由产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性经济[1]。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经历了长达30多年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0%,首都经济社会获得了极大发展。随着2006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突破70%,200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超过70%,北京市在国内率先进入了以服务性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发展阶段[2]。
2、北京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北京的经济取得了较快的、持续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2010年北京人均GDP已达到75943元。按照国际发展经验,北京已经开始进入中上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到2015年,北京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元,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3、北京市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取得了发展速度快、持续增长时间长的发展阶段。首都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体上产业结构的调整朝向促进就业增长的方向发展,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体现了现代世界大都市的经济特征。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北京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效果。::;::;::;到2015年北京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则变化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