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土力学及路基工程论文
对于土力学方向的专业论文,大家知道怎么样书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土力学及路基工程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土力学是土木、交通、水利及港航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包含理论教学和试验实践两个环节。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对土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土力学教学特点,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措施,如:调整教学大纲,加大试验实践学时、安排专业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师生比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教学方式等。
【关键词】土力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引言
土力学是一门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学科,它是土木、水利以及交通等多个学科本、专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土力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浅表可供人类改造的天然土体。其是在大量理论推导、试验探索以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形成的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熟练并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之间架构一座桥梁,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工程实践奠定基础。然而,近年来土力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理论教学和试验实践均面临一些问题,如:理论课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兴致不高;实验课,学生不愿动手,从而使得土力学课程教学逐渐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勤于思考,敢于面对问题,并努力探索一种合理有效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方法。
1、土力学教学现状
教学安排不尽合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主要高校,给相关专业本科生安排的土力学学时为:总学时40个,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实践学时8个,理论与实验实践课时比为4:1。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前面四章内容讲完,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很饱满。但从第五章“土中应力计算”开始,学生们就开始有厌烦情绪了,因为大多数学生尚不能接受“应力”的概念,而在仅有的4个学时之内,即要把“土的应力”解释清楚,还要讲理论计算方法,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因理论学时偏少,授课教师为赶进度不得不将有些内容草率带过或让学生自学。另外,试验实践学时也偏少,众所周知土力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最基本的土力学实验有:筛分及颗粒分析实验(2学时)、黏性土的塑液限实验(2学时)、压缩实验(2学时)、直剪实验(2学时)。尚有土的渗透实验、击实试验、三轴试验等实验却没有开设。即使是已经开设的实验课,往往会因为分组人数过多、实验时间所限以及试验仪器故障等原因,导致很多学生走马观花并没有认真去参与实验。总之,对于土力学课程,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性的实验做支撑,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课中所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甚至有些基本的概念都混淆不清[2]。
教学内容未体现专业特色
通常来说,必须开设土力学课程的本科专业有:土木工程(桥梁、建工、岩土、隧道、城轨5个方向)、水利工程(水利、水文、港航3个方向)以及交通运输工程(道铁1个方向),即覆盖了3个一级学科,9个专业方向[3]。鉴于每个专业的特点及侧重点并不相同,从而会造成部分学生对土力学教学内容有偏见。比如:水利专业的学生往往对土的渗流比较感兴趣,而不太喜欢土的压缩性与沉降计算等内容;与之相反,建工和道铁专业的学生认为土的渗流理论不重要,但对沉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