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的讨论述评
[摘要]经济理论界对我国经济是否过热问题的争论,自2003年第2季度开始就一直不绝于耳,媒体炒作的介入和境外传来的声音更是使这个沸沸扬扬。到了去年底至今年初以来,随着2003年全年的经济增长格局基本明了,围绕着2004年宏观经济的走势与宏观政策的取向,关于这个论再度“热”起来。由于. com这种讨论对于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决策层都会产生影响,对其中的主要观点和主张进行梳理综述,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经济理论界对我国经济是否过热问题的争论,自2003年第2季度开始就一直不绝于耳,媒体炒作的介入和境外传来的声音更是使这个沸沸扬扬。到了去年底至今年初以来,随着2003年全年的经济增长格局基本明了,围绕着2004年宏观经济的走势与宏观政策的取向,关于这个论再度“热”起来。由于. com这种讨论对于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决策层都会产生影响,对其中的主要观点和主张进行梳理综述,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经济是否过热的不同判断
大多数争论不休的问题,多半与问题的含义或边界不清晰有关。这次关于是否“经济过热”问题的争论也是8tt t 8. com这样。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看,宏观经济是“过热”还是“不过热”,即总需求(增长)是不是超过总供给(增长),只能有两种不同的判断。但是dddTt,当前对这个生了多种不同的看法。其中的主要观点可概述如下:
最初引起对经济过热问题争论的,就是学家提出了这种观点。提出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其背后则是货币供应和贷款增加. com偏多。如到2003年7月底,广义货币(M2)%,%,均达到了偏高水平。对此,连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于2003年7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明确提出,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以避免出现。同时ssbbww. com,一些
8 tt
研究中国问题的国外经济学家也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出现头。
另一些
8 tt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只是出现热,而不能说是全面“过热”或总体过热。局部过热的主要表现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投资增长速度超过了30%);一些
8 tt
行业(如房地产、钢铁、建材、汽车等)投资和发展过热;很多8ttt8地区的开发区建设(圈地)过热;地方政府主导性投资过热。这种观点可能流的观点。大多数国外报刊和国外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评论也倾向于这种观点,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过热主要是一种投资性过热。
局部过热论的另一种看法是过量供应的货币流向了资产市场,导致. com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市场过热和价格上涨,而消费品市场则不出现格上涨问题。
“非典型”过热
有些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过热状态
www .ddd Tt. com,但这种过热与过去不同,与世界多数国家的过热也不同,是一种无通胀的经济过热。
这种观点提出,不要笼统地讲经济过热,要将经济过热区分为合理性经济“过热”和非理性经济过热;要弄清究竟是合理性经济“过热”占上风,还是非理性经济过热占上风。并且,从目前经济“过热”的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