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研“学”是研“教”根基.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研“学”是研“教”根基.doc

上传人:cxmckate6 2015/8/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研“学”是研“教”根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研“学”是研“教”的根基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第二初级中学储晓云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9-5)  发表日期:2009年5月19日
教研为何不研“学”
日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次以市学科带头人授课,其他教师听评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课后,备课组全体教师就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问题展开了认真的讨论和交流。
周老师:“今天,看了李老师的这节课,我有两点体会,一是李老师在这节课的开始阶段并没有作太多的***导入,而是从检查生字词的掌握入手,让学生默写词语,乍一看这近乎平常的安排实际上体现了教者的务实意识,这就是温故知新。二是李老师安排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文本的读通读顺情况,这一环节很实在。”
吴老师:“我觉得李老师今天创设的情境非常自然,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沉浸在体验母爱的氛围中。尤其是课件中呈现的几幅反映母爱的图片,很有穿透力,加上音乐的感染,教师、文本、学生几乎融合在一起。”
张老师:“我也有同感。同时,李老师在呈现这些图片之后,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谈感受,而是让学生继续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品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内心深处的愧疚。”
……
老师们讨论得十分热烈,从授课教师的目标预设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从引导学生质疑到关键语段的品读,从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到让学生表达感恩之情,参与研讨的教师都从授课教师的身上感受到了不少启发。作为全程参与本次活动的一员,笔者既为老师们听课之后有这样大的收获而感动,同时也为学生学****研究淡出校本教研的视线而焦虑,因为缺少学生学****研究的校本教研将可能导致片面化的不良后果。
“学”是“教”的根基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显示了校本教研的巨大魅力。然而,当我们静心审视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开展情况时却不难发现,某些地方和学校的校本教研似乎过分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有所忽略。站在“以学论教”的立场上审视这一现象,我们会发现这种偏向背离了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我们在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时,关注教师的“教”,可以从中反思、借鉴、锤炼并提升自己课程实施的技能和水平。但如果仅仅从“教”的层面吸取营养,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状态的研究,教研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一些校本教研活动之所以淡化学生学****研究,不排除教师的本位意识在作祟。在这种本位意识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仍然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中心。
实际上,学校教科研的显性效应是教师业务素质、专业素养的提高,但其隐性的、持久的、后置的效应是学生的发展。不管教师的教学目标多么优化、教学过程多么生动、双基训练多么扎实,课堂教学的全部价值指向始终都要归结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个根本点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研活动并非只是为了关注和突出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是要以教师的成长催生学生的发展。
如果校本教研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淡化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发展,不但会导致研究本末倒置,更将使教研失去滋养的土壤。
研“学”从何处入手
那么,我们在校本教研中该如何开展学生学****研究呢?
研学趣。现在有些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这里固然有过分拔高要求、追求应试教育的因素,有分数至上导致过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因素,更有我们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忽视学生主体感受的因素。因此,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