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聊城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能源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及形势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技术创新、广泛开拓市场,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结构呈现多元化,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以节能环保产品制造、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共有企业6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涌现出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骨干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高唐、聊城经济开发区、茌平、冠县、凤凰工业园等多个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同时,一大批技术先进、综合实力强的项目正在建设,即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从总体情况看,我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表现为总量不大,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明显偏低;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产品占有率不高;结构不合理,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和服务业发展滞后;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少等。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意见,在发展的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优势企业和产业园区发展、投资和财税优惠政策、市场环境营造等方面都明确了支持政策,为我市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市丰富的资源,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一是农业基础较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二是工业资源充足。电力、氧化铝、电解铝、阴极铜等已形成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工业集群。其产生的粉煤灰、氧化铝赤泥、电解铜废渣等工业废弃物,为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三是地热资源丰富,为地热供暖、供水,地热种植、养殖,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等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煤炭资源,为我市发展煤的清洁和高效利用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不断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科研项目对接日渐增多。同时,在原有科技基础上,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3家。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支撑,着力培育
节能环保产品制造、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四大特色领域,加快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全市重要经济增长点步伐,为生态文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原则
。要结合我市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技术优势,坚持市场导向,立足市场需求,确保取得实效。
。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重点研发具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积极开发先进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
。发挥比较优势,应用成熟技术,在重点领域、区域和企业实现突破,带动相关装备、技术、材料的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规模优势。
。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监管和服务,营造有利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新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5%;建成1-2个新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8%以上的示范县,建成1-2个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2-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个,国家和省名牌产品3-4个;产业服务中介机构达到20户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节能环保产品制造
以机械、汽车及电子制造等产业为重点,以时风集团、中通客车、冠州集团、燎原科技及华诚环保等企业为依托,积极鼓励企业研发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和装备,发展多种类高精尖节能环保产品。
节能产品:1、新能源汽车:重点支持中通客车尽快将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新能源客车实现产业化,到2015年新能源客车产能达到3万辆。重点支持时风集团发展电动汽车,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支持,研究制定小型低速电动车的标准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