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慈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2006-2020年)
慈溪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慈溪市市域概况 1
第二节慈溪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2
第三节规划编制的政策背景 3
第四节土地利用现状 5
第五节土地利用的问题 6
第二章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7
第一节上一轮规划编制概况 7
第二节主要指标实施情况 8
第三节规划实施主要成效 10
第四节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12
第五节规划修编工作建议 14
第三章规划编制工作过程和必要性 19
第一节规划编制工作过程 19
第二节新一轮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21
第四章规划基数转换 24
第一节规划基数转换的必要性 24
第二节相关名词解释 24
第三节慈溪市基数转换情况 25
第四节基期年后执行情况 31
第五章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32
第一节人口预测 32
第二节建设用地总量预测 33
第三节新增建设用地预测 35
第四节建设用地预测结果确定 39
第五节建设用地供需平衡分析 40
第六章乡(镇)规划指标分解说明 41
第一节指标分解指导思想 41
第二节指标分解原则 41
第三节指标分解的依据 42
第四节指标分解方法 43
第五节指标分解结果 44
第七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说明 4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的原则 47
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思路 47
第三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思路 48
第八章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51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概念与依据 51
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划定 51
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56
第九章规划方案可行性论证 58
第一节规划基础数据可靠,规划依据充分 58
第二节基础研究扎实,可操作性强 58
第三节规划重点突出,用地配置较为合理 59
第四节规划控制指标合理可行,切合慈溪实际 59
第五节扩展边界划定合理,有利于用地布局调整 59
第十章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60
第一节与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 60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衔接 61
第三节与市域总体规划的衔接 61
第四节与农、林业发展规划的衔接 62
第五节与旅游、环保规划的衔接 62
第六节与供电、交通、水利等规划的衔接 63
第十一章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总结 64
第一节开门编制规划,聘请专业机构 64
第二节加强部门配合,广泛收集资料 64
第三节征求部门意见,确保方案合理 64
第四节开展规划咨询,注重上下协调 65
第十二章其他重要问题的说明 66
第一节关于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说明 66
第二节关于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对接 66
第四节关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说明 66
第五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 67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 71
第一节生态环境现状 71
第二节规划实施的影响 72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74
第十四章规划成果 76
第一节关于市级规划图件 76
第二节关于市级规划成果 76
附表 77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慈溪市市域概况
1、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慈溪市位于杭州湾南岸,浙东宁绍平原北部,界于东经121°02′-121°42′,北纬30°02′-30°24′之间。东南与宁波镇海、江北区毗邻,西南与余姚市接壤,北临杭州湾。,。慈溪市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滩涂资源总潜力约为402平方公里,其中已围垦滩涂区域包括龙山围垦工程、淡水泓围垦工程、徐家浦两侧围垦工程、淞浦围垦工程和四灶浦西侧围垦工程,。
2、社会经济概况
慈溪市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一是有活跃的民营经济,;二是有深厚的三大文化,即移民文化、围垦文化和青瓷文化。三是自身经济具有较强的实力,2005年末,全
,城镇化率5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69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019元和8445元。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居浙江省县级市第三、第五位,列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七位,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作为宁波市最具经济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慈溪将在承接长三角的产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