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壮族铜鼓文化的守护者.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壮族铜鼓文化的守护者.doc

上传人:zbggqyk171 2015/8/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壮族铜鼓文化的守护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壮族铜鼓文化的守护者
“鼓王”的铜鼓收藏馆
他是县政协主席,为什么要四十年如一日地收藏铜鼓?又缘何走上了一条举巨债建民间铜鼓收藏馆的艰辛路?为此,笔者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民间铜鼓收藏馆,采访人称“鼓王”的壮族收藏家陈耀灵。
走入铜鼓收藏馆,东汉以来多的百余面形态各异的铜鼓跃入眼中。收藏馆按铜鼓的历史、性质、用途等分为鼓王厅、鼓源厅、鼓庆厅、鼓威厅、鼓神厅展示,有铜铸大力士双手擎铜鼓像,有铜铸罗汉肩挑铜鼓像……不管是铜鼓还是少女、罗汉等配件,工艺之精湛都令人叫绝,铜鼓身上的纹样更是千姿百态,从乳钉纹、人鱼纹、兽形纹、云雷纹,到狩猎、战事、祭祀、十二生肖像、双龙祈祷图,再到吉祥用语“永世家财万代进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故事都呈现其上。衣着朴素、面容和蔼的陈耀灵告诉笔者:“其实,每一面铜鼓都是一部民族史书,记载着民间传说、农事、历史事件等内容。”
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及东南亚世居族群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史学界有“北鼎南鼓”之说。目前世界上仅有2400多具馆藏铜鼓,以“世界铜鼓之乡”而闻名的广西河池市民间现存的***铜鼓1400余面,几乎与全国其他地区馆藏铜鼓总量相等。而东兰县现存***铜鼓有612面,为全球民间铜鼓收藏之最。铜鼓在广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多年前,当时被视为通神“神器”和权力“重器”,也作为乐器。东兰县民间藏鼓、护鼓、养鼓、祭鼓、赛鼓、舞鼓之风至今犹盛,可谓铜鼓文化绵延千古的
“活化石”。
铜鼓在当地壮族、瑶族人民心中是吉祥之物,是最神圣、最具威信的器物。广西河池沿红水河流域民众只有在节日庆典、喜丧仪式中,才使用铜鼓,平时则深藏不露。
悬壶济世获赠铜鼓
“命中注定,我与铜鼓结缘。”说起收藏铜鼓,陈耀灵难掩心中的喜爱。他说:“12岁那年,我一年内三次掉进波涛汹涌的红水河,居然每次都化险为夷。父亲求问一位算命先生,先生说我落的河段叫‘铜鼓岸’,是水中的铜鼓救了我。”陈耀灵不迷信,从此却对铜鼓产生了兴趣。
陈耀灵的祖辈行医治病,专治疑难杂症,他自幼得到家传,上中学就开始跟着父亲悬壶济世。1973年冬的一天,陈耀灵外出时遇见一位40多岁的男子背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满头大汗地奔跑,后面紧跟着七八位青年男女,经打听得知小孩被毒蛇咬伤,正急送医院抢救,陈耀灵急忙追上去叫大家停下,只见小孩脸色紫黑,气微脉弱。“让我试一试!”说话间,陈耀灵到路边采了一把草药,放在嘴里嚼起来,把嚼好的药涂抹小孩伤口四周,然后包扎,又用嘴里的药液对着小孩的对哺,不久,小孩气粗了,眼睁开了,可以小声说话了。
小孩得救后,孩子家人要以牛作答谢礼。当地农家视牛如命,送牛是大礼,陈耀灵当然不肯接受,最后小孩家人以一面家传铜鼓相赠,这就是他第一面铜鼓的来源。
“为了这一对护鼓神和守鼓神,我追踪了12年!”陈耀灵指着办公室兼仓库里存放的两面大力士铜鼓感叹。笔者上前仔细观看,只见其中一面铜鼓图案是壮家汉子仰头,双手擎起一面鼓,双臂肌肉突出,鼓面光滑圆润,透出一股威严的气势。
陈耀灵说:“刚开始铜鼓主人不舍得,说这是祖传宝贝,每一年都要祭拜。于是,我逢年过节都去看鼓,一直到第12年,主人家的孙子被烫伤,我把小孩治好,主人才把这面鼓送给我。”
陈耀灵还曾经在治好一家5口人的疑难杂病后,得到了一具大型铜鼓。他们诚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