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实践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践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5/8/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践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践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本文以一九三七年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的观点,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科学的观点、事实的角度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具有光明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使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应用了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走向了成功。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要坚持和发扬实践论的观点,继续指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理论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1、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没有成熟的认识,再加上当时党内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估计过于乐观,开始在国家建设上大面积借鉴和照搬苏联模式,过早的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探索,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从1953年开始,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求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点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在实际操作中,只用了一个五年计划,于1956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宣布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从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小平同志指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在全党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次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创造了思想条件。
3、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从新中国建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确立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历经了照搬苏联模式,反思苏联模式,错误估计形势走上极“左”路线到拨乱反正,重新走上立足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四个阶段,生动体现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所以能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指导中国和平建设走上正确道路的理论,必须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得出。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时期也没有例外。
二、理论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
1、党的十三大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1987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三大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大会确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一理论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国前进的道路。
2、在基本路线指引下,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据有关部门统计,1979年至1988年十年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平均每年2%到4%的速度。1990年到2001年的十